经济时评:重庆摩托车产业要保持竞争优势,需在“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上狠下功夫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吴刚

2025-05-24 13:50

前4个月,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从产业分类看,摩托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2%,是同期重庆工业经济最大亮点。

上个世纪90年代从嘉陵、建设、望江起步,到宗申、力帆、隆鑫的崛起,再到雅迪、爱玛、台铃、绿源等电动摩托车企业在渝投资建厂,重庆摩托车产业年产值早已突破千亿元大关,每年“摩博会”,成千上万摩托车爱好者从全国蜂拥而来,场面煞是壮观。

和汽车比起来,重庆摩托车产业似乎更具比较优势。但就产线和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而言,重庆摩托车和汽车产业还远不在一个量级上。近年来,重庆提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力图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笔者认为,重庆摩托车产业很有条件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甚至可以做出典范,给重庆其他制造业探寻可资借鉴的路径。

所谓产业大脑,并非一个简单的数据库或信息平台,它是一个集数据汇聚、分析、决策、服务于一体的智能中枢。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海量数据,包括研发数据、生产数据、供应链数据、销售数据、用户数据等,产业大脑能够实现对产业运行态势的实时监测和深度分析。

随着消费升级、技术进步以及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传统摩托车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重庆摩托车产业必须跳出传统思维框架,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产业大脑”正是推动这一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与产业大脑相辅相成的是“未来工厂”。后者不仅仅是自动化、数字化的车间,更是柔性生产、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的典范。在未来工厂中,生产线不再是僵硬的固定模式,而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个性化订单进行快速调整,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这得益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5G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机器设备、生产流程、物料供应能够实现全要素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协同。

产业大脑与未来工厂深度融合,将释放出巨大的协同效应。产业大脑提供的市场洞察和决策指导,能够直接驱动未来工厂的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未来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又会源源不断地回流到产业大脑,为其提供更精准的分析素材和决策依据,形成一个高效、智能的闭环。

重庆摩托车产业的龙头企业中,宗申在数智化上起步早,依托忽米网、数引网两大平台,已经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数字化。加上去年并购隆鑫摩托车业务,目前宗申摩托车产销量和出口量都位居全国第一。这样的产业整合,无疑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创造了条件。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周雨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