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重庆考察东部三省市,带给我们怎样的遐想和期待
2025-05-12 19:32
5月7日至10日,重庆市党政代表团奔赴广东、上海、浙江,开启了一场跨越千里的学习之旅。四天时间,数十个考察点,这不仅是一次例行的考察活动,更是重庆主动对标先进、寻求突破的战略之举。
广东、上海、浙江三地,与重庆有着异常紧密的经贸往来。以浙江为例,目前,有35万浙江人在重庆创办了5万户市场主体,累计投资了6000亿元,令人惊叹。当下,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命题,重庆究竟要向东部三地学什么?怎么学?
向浙江学习:以数字化重塑产业生态
重庆作为制造业重镇,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优势产业规模虽大,但产业链协同不足、中小企业转型乏力、数据价值释放不充分等问题日益凸显。全市超九成制造业企业为中小企业,面对数字化转型的高成本和技术门槛,亟需找到切实可行的突破路径。为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重庆启动了"产业大脑+未来工厂"。
在"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方面,浙江正好为重庆树立了榜样。据公开资料,目前,浙江已建成96个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和52家未来工厂,形成了"数据驱动决策、智能优化生产、全链协同共生"的产业新生态。在杭州萧山"中国视谷",紫光恒越通过产业大脑精准匹配本地产业链资源,实现技术协同创新;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大脑将传统影视制作效率提升40%;台州仙居的"亲农在线"让传统农业焕发数字活力,农户增收3.32万元。这些生动实践证明,数字赋能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生产关系的重塑。
笔者认为,重庆学习浙江,关键要做到"三个深化"。一是深化政策引领,优化提升"揭榜挂帅"机制,对汽摩、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给予专项补贴,鼓励链主企业整合供应商数据资源。二是深化场景创新,将产业大脑从生产端向全链条延伸,在火锅食材、柑橘等特色产业构建垂直产业大脑。三是深化数据融通,建立全市统一的产业数据仓,打通多部门数据,让"沉睡"的工业数据成为决策资源。简单说,既谋全域数字化转型之"势",又攻细分场景落地之"实"。
向上海学习:以开放思维提升发展能级
重庆虽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但在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上,与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国际规则对接水平、高端要素集聚程度等方面,重庆还需要大幅提升。
面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要求,重庆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这方面,上海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在自贸试验区建设、国际贸易规则对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其成熟的国际金融、航运、贸易网络和专业服务体系,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全方位支撑。上海始终以全球视野谋划发展,以国际标准提升服务,这种开放思维和国际化运作能力,正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所急需的。
笔者认为,重庆学习上海,重点要做好“三个协同"。一是在推动高水平开放格局上加强协同,共同探索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路径,在口岸合作、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加强联动。二是在构建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上更好互动,共同搭建海外投融资服务平台、法律咨询平台,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在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相互赋能,推动两地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建产业园区。
向广东学习:以协同思维完善产业体系
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挑战,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足够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高端产业链环节薄弱、创新资源相对不足、市场化程度有待提升等方面,重庆需要通过与东部发达地区的深度协同,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值得重庆深入学习借鉴。
广东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独特的产业生态优势。这里集聚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丰富的创新资源、活跃的市场主体,形成了"研发在湾区、制造在周边"的产业分工格局。大湾区不仅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还拥有强大的金融服务能力和国际贸易网络。这种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贸易链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笔者认为,重庆学习广东,要着力推进"三个对接"。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加快建设连接大湾区与西部地区的高速铁路网、航空网络,实现人流物流高效便捷流动。二是产业链条对接,鼓励大湾区企业在重庆设立生产基地,形成"大湾区总部研发+重庆制造配套"的产业分工格局。三是市场体系对接,利用大湾区的国际贸易网络帮助重庆特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同时支持大湾区优质品牌拓展西部市场。通过与广东的战略对接,重庆必将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