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 | 财政部化债“组合拳”推出 为重庆发展带来多重利好
2024-11-10 18:56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地方化债政策“组合拳”: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加上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同时,财政部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
发布会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前所未有的化债措施推出,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重庆社科院财政与金融研究所所长康庄、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
“组合拳”为地方政府减压松绑
有利于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动能
“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是党和国家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确保经济财政平稳运行等多种因素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确保地方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康庄说。
首先,将有效缓解重庆当期化债压力,腾出更多资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其次,将畅通资金链条,推动具有效益的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盘活重大项目形成资产,发挥其应有的经济社会效益,支持投资、消费、科技创新等更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活动。第三,将有利于政府从化债中腾出精力,更好地谋划“十五五”规划等更加长远的高质量发展问题。此外,也有助于改善金融资产质量,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债务支付能力。
“此次财政部代表国家宣布的政策,涉及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提高用作资本金比例等,绝对称得上重大利好。”廖成林表示。
廖成林认为,地方债的形成和风险是多因素导致的,是发展中伴随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化债“组合拳”可以很好地为地方政府减压松绑,有利于坚定大家甩开膀子干、加大马力干的信心,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动能。同时,地方债化解可以激发重庆发展的内在动力,使工业、房地产、农业等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得到更好地延续和发展,对新产业的形成、固化、见效将起到推动作用。
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
将以更大力度和广度激发重庆消费
发布会上,财政部还宣布,将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将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力度。“这些措施将对重庆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康庄表示。
康庄认为,消费是经济发展最具基础性的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本质上都是消费。最终消费是城乡居民有支付能力的现实需求实现,投资本质上是生产性消费,净出口是他国居民对本国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是国家大力激发内需,加快构建更加强大内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将以更大力度和广度激发重庆消费。
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企业通过设备更新实现生产经营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换代,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供给物,更好地挖掘消费潜能,满足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以旧换新,降低居民家庭消费代价,增强居民家庭和社会组织的购买力,更好地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购买力增强的居民家庭购买更多商品和服务,企业销售更多商品或提供更多服务,生产经营更加活跃,将有可能增加员工工资、雇佣更多员工,使得居民家庭收入总水平上升,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进一步增强。
“科技创新和民生也是高质量发展应重点关注的领域。”康庄提醒,市场竞争下产业发展是创新的最大驱动力。重庆加强科技创新要着眼于“33618”现代制造业体系的发展需要,着重关注能有效促进“四链”融合发展关键性环节、关键性平台、关键性检测检验系统等领域;基础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体系作为推动重大自主性创新的重要基础,值得高度关注、重点突破。民生方面,应更加关注弱势困难群体的保护与帮助,如适老化基础设施改造,农村易返贫低收入群体、城市低收入者和特殊困难群体等帮扶,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给力
这些领域和细节值得关注
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给力,重庆还应进一步关注哪些领域、哪些细节?
康庄认为,重庆应积极响应和切实落实国家积极财政政策,让其更好地发挥效用。可以紧扣“两大定位”,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新(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谋划一些能够立足重庆服务全局的重大项目,争取国家财政的更多支持。
廖成林建议,重庆应通过持续性政策支撑,让政府、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康庄大道。政策配套方面,应注重一区(县)一策、一企一策,把此次针对性强的政策切实落到实处。
廖成林还表示,大规模更新改造焕发的是信心,刺激潜在的消费热情,如果市场端或营商环境受到影响,政策效果会打折扣。主管部门和社会要齐心协力,形成改善和完善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市级层面及各区县也应加强对未来规划和政策的引导,把设备更新改造与产业升级换代、新商业生态以及未来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和合力。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