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 | 四条航线接待量突破百万人次 重庆轮渡“王者归来”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记者 杨永芹

2024-10-27 17:14

前不久,半岛小渡开通,渝中半岛到九龙半岛实现水上直达。由此,重庆轮渡形成“一环三线”格局,洪崖洞/朝天门—江北嘴—弹子石、洪崖洞—大竹林—磁器口、洪崖洞—九龙渡口、洪崖洞—广阳岛四条航线,连通起两江四岸。截至10月26日,重庆轮渡一环三线接待游客量已突破100万人次。

两江山水阻隔、多组团发展的重庆,过去一直以轮渡为交通工具。后因多座过江大桥的修建和陆路交通网络的形成,轮渡成为“昨日黄花”。如今,因旅游业的发展,重庆轮渡重新兴起,“王者归来”。重庆轮渡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01

抗战时期的水上生命线

重庆市客轮有限公司(简称重庆客轮)调度员陈德明在轮渡上工作了40多年。他告诉记者,以前,重庆轮渡不叫轮渡,重庆人更喜欢叫它“过河船”。当时,对很多老重庆人来说,坐“过河船”可以上班、上学、回家、走亲戚、做生意。

1937年以前,重庆渡江工具一直采用木划。抗战时期,作为大后方的重庆人口突增。为满足需要,当年12月,四川省建设厅厅长何北衡在厅驻渝办事处召集川江航务管理处等相关单位开会,商量组建“重庆轮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客轮前身)”,决定由省政府先拨款10万元作为官股,筹组轮渡公司,以后再由商股加入。

1938年1月1日,重庆市区开行第一条轮渡航线:储奇门—海棠溪,票价为前舱铜币1000文,后舱600文。

“当时公司一穷二白,连船都是租借的。”重庆客轮发展部经理孔凡希表示,首条航线开通时,除了向民生公司租借了两艘木质轮渡“民约”“民庆”号,还向海棠溪义渡事务所借了两艘趸船。

▲1938年,重庆首条轮渡开通。重庆客轮供图

1938年3月,在首条航线开行两个多月后,重庆轮渡公司才在汉口购得四艘蒸汽船,除了用于首条航线,还用于之后开通的朝天门—江北嘴、朝天门—弹子石、望龙门—龙门浩三条航线。新开通的三条航线全部采用法币结算。其中朝天门—江北嘴航距最短,价格也最便宜,后舱票价为0.03元法币,前舱0.06元法币。

轮渡诞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一开始就肩负起运送市民到南岸逃避轰炸、充当水上生命线的重任。

1939年5月至1941年7月间,日军大轰炸导致储奇门、嘉陵江和海棠溪等码头的8艘趸船、3艘轮渡被炸毁,共计损失28万余法币。1942年,随着迁往南岸躲避空袭的过江客流剧增,重庆轮渡与民生公司合作,增加运客量,及时疏散居民。抗战结束后,渡江人数骤然下降,轮渡业务萎缩,到1949年,只有两条航线在运行。

▲1945年,重庆朝天门码头。重庆客轮供图

02

鼎盛时期每天客流量超10万人次

“轮渡最鼎盛时,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世纪初。”陈德明回忆说,当时,码头是重庆最具烟火气的地方,轮渡运营时间从早上5:30一直到晚上10点。

凌晨4点多,天没亮,江北嘴码头就开始排起长龙:有挑着担子到朝天门卖菜的菜贩,有到朝天门去批发商品的生意人,有坐在背篓里哇哇大哭的孩童……整个码头灯光通明,喧杂而吵闹。

在“上客”“起锚”“开船了”的吆喝声中,伴随着汽笛长鸣和柴油机的轰鸣,船尾卷起一股股翻腾的水流,船开始掉头缓缓地驶离码头……重庆整个城市也开始运转起来。

陈德明称,当时一条船只能坐200多人,为增加载客量,有时还要绑一个驳船。“重庆雾多,轮渡经常因雾大‘扎雾罩’而封航,有时一上午甚至一天开不了船。个别乘客甚至还打市长公开电话问为啥不开船,我们压力很大。”他说。

为方便重庆卷烟厂、重棉三厂等企业职工上下晚班,朝天门到弹子石还专门开行夜班船,通航时间从晚上10点半到次日0:30。

▲1997年,弹子石码头,停满了各种船只。重庆客轮供图

重庆客轮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鼎盛时有轮渡57艘、航线37条、57个码头,其中过江航线多达19条,平均每天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沿江下至丰都、奉节、万州等都有重庆客轮船舶营运,重庆至涪陵还有快速专线,最远航线开往湖南岳阳。在长江长寿至马桑溪、嘉陵江朝天门到磁器口的河段上,就有码头40余座,其中渝中区就有30多座。

“当时,公司已实现水陆空全方位发展,不仅有江上轮渡、岸上缆车、空中索道,还有修理厂、客票印刷厂、轮渡客运站、水泥船厂、旅馆等。”重庆客轮服务部经理谢育锋表示。当时公司有职工3000多人,能到重庆客轮上班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一座座大桥“拔江”而起,以及中心城区通往渝东北的渝长、渝万等高速公路投运,曾经的轮渡逐渐萧条直至消失。到2010年左右,只剩下一条朝天门——野苗溪航线。

03

“坐船看重庆”带火轮渡游

近年来,随着重庆成为旅游热门城市,轮渡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2019年,“朝天门——弹子石——江北嘴”轮渡航线恢复运营。正如文章开头所言,如今,重庆客轮共开通半岛小渡、两江小渡、嘉陵小渡和峡江小渡四条航线。

怀旧、感受山城8D城市魅力,今天的重庆轮渡在满足交通之外,还承载了旅游消费的新需求。

10月26日上午10时,温暖的阳光洒在江面上,随着两江小渡缓缓起航,二楼甲板上热闹起来,有自拍的、有直播的,还有一家人拥抱一起合影的。

“重庆城区景点太多了,根本来不及看完。我们选择这条航线,沿途可以浏览重庆核心区多个热门景点,可以真正领略山城8D魔幻城市的魅力。”来自江苏的一女游客说。

在这名游客看来,重庆是山城也是江城,坐船体验是必选项,乘坐往来于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处的两江小渡,渝中江北南岸多个打卡景点,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一船打尽”,非常方便。

家住北碚的张女士和丈夫,当天则选择乘坐洪崖洞到九龙渡口的轮渡。张女士曾经家住长寿,从事服装生意。上世纪80、90年代,每周都要到朝天门进货。通常晚上九、十点钟,她从长寿坐船,凌晨四五点就到朝天门了,进完货后,又坐轮渡回到长寿。她说,至今脑海里还经常浮现那熟悉的汽笛声、招呼棒棒的吆喝声,以及码头人来人往、人声鼎沸的景象。“半岛小渡洪崖洞-九龙渡口开通了,我就是来怀旧的,重新感受当年乘坐轮渡的美好时光。”

▲9月26日,九龙坡区九龙渡口,九龙渡口-洪崖洞“半岛小渡”启航。记者尹诗语摄/视觉重庆

“重生后的小渡已经实现转型升级,从单纯过江通勤功能升级为休闲观光游,旺季已经达到鼎盛时的客流量,曾经红火的轮渡实现‘王者归来’。”重庆客轮党办主任李自荣介绍,从小渡接待的游客量来看,最高一天超过1万人次,其中八成是观光游的市外游客,两成本土游客主要以怀旧游为主题。

▲“半岛小渡”观光轮渡上,市民、游客正在船舱中聊天、打卡、观看渡轮的介绍。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半岛小渡”观光轮渡上,市民、游客正在欣赏两岸景色。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重庆客轮市场部副经理万志霞表示,为更好地服务游客,区别“两江游”,公司对重庆小渡进行品牌化升级,视觉形象以船锚为基础图形,融合“小渡”手写字母“XD”,意为传达重庆小渡“运输与连接”的功能属性。“既要体现重庆小渡的历史人文,又要让船舶真正成为一个目的地,让游客登上小渡,可以真正感受‘像重庆人那样过河’的山城人情怀。”她认为。

04

轮渡将打造成为移动文化空间

按照规划,重庆将开行更多的小渡航线,同时打造码头游客集散中心,将单一客运集散功能向数字化智能化经营转变。小渡也将打造成集音乐、市集、文创、聚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江上移动文化空间和态度空间。

有专家表示,将重庆小渡打造成与“两江游”“三峡游”齐名的品牌,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功能。其中,硬件方面,需要加大码头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受嘉陵江航道水位较浅限制,嘉陵小渡经常停运,为此应对航道进行整治、疏浚,实现轮渡常态化运营。同时,码头可增加亲水平台,以便游客有更多元化的休闲体验。

江北嘴、弹子石等码头,水位高差达30多米、坡陡,游客沿着梯坎逐级而下,虽说可以体验山城交通特色,但对一些老年人等群体出行不太友好,应增加扶梯、缆车等设备,减少游客步行时间。

软件方面,专家建议,可以延长小渡运行时间,增加夜游航线;增加两江四岸的灯饰工程项目,延长灯饰工程开灯时间;探索多元化水上旅游体验产品,如研学游等,让轮渡音乐会成为小渡品牌。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曾立      审核: 吴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