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1381+32”!重庆专精特新企业何以再创新高
2024-09-22 15:12
日前,工信部公示第六批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名单,32家渝企上榜;9月19日,市经济信息委公示本年度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25家企业入选。
这些“小巨人”“单项冠军”均来自专精特新企业。
市经济信息委统计,今年1-8月,全市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381家、累计达到5035家,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累计达到310家,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再创新高。
重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如何,为何能屡创新高?记者进行了调查。
亮点突出
产品竞争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研发体系较完善
实验室里,一台机器人正在给一大块汽车玻璃进行涂胶,旁边一台工业相机“目不转睛”盯着机器人,相机后面的监控屏幕上同步呈现着机器人涂胶画面……
这一充满科技感的生产场景,是重庆中科摇橹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科摇橹船)的作业流程。
作为此次上榜第六批国家级“小巨人”公示名单的渝企之一,中科摇橹船是国内首家完整掌握光、机、电等设计开发能力的人工智能企业,主要为汽车制造、半导体等产业领域提供智能视觉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近年该企业相继研发出行业精度最高、三维重建最快的“3D结构光相机”,行业扫描速度最快、测量范围最全的“3D线激光轮廓仪”等众多科研成果,承担了多项国家科研攻关课题。
▲位于两江协同创新区的中科摇橹船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在测试MicroLED晶圆外观检测系统。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像中科摇橹船这样的专精特新企业,往往是细分行业‘领头羊’。”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说,此次入选第六批国家级“小巨人”渝企中,涉及汽车、电子、智能制造等多个重点产业,表明“专精特新”企业的分布情况与我市产业结构高度契合,它们是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强,专精特新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市前列,部分企业产品在全国及全球市场占有率均名列前茅。
专业化程度高,专精特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平均值超过80%,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比值超过95%,聚焦主业的特征明显。
研发体系较为完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均有专属研发机构,研发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比重达3成多。
补链强链效果好,在全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里,填补国内国际行业空白的企业占比超过70%,关键领域补短板的企业占比近80%。
化解痛点
开展“政银企”对接,遴选专家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
重庆专精特新企业为何能屡创新高,且亮点突出?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解决困难,提供帮扶,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比如,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拦路虎”。
位于两江新区、专注微创手术工具研发生产的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山科技),其手术动力装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常年位居行业前列。然而这位行业“模范生”亦曾遭遇资金难题——前些年,由于西山科技一笔贷款无法及时偿还,一度面临逾期风险。
得知这一情况后,两江新区管委会当即派遣专人协助西山科技申报区级财政贴息优惠专项资金,这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治标需治本。通过市经信、财政、金融等多部门调查发现,中小企业贷款时,由于无法出具金融机构所需抵押物,让不少企业面临融资额度赶不上发展速度的困局。
为此,从去年以来,市经济信息委陆续与多家银行金融机构签订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接连推出专精特新企业专属信贷产品“专精特新信用贷”,为一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授信,通过“政银企”对接及时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对于不断发展壮大的专精特新企业,不仅需要引资,还需要引智。比如,企业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如何上市等“成长的烦恼”,都需要“智囊高参”支招献计。
为此,近年我市开展“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专项行动,形成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的企业诉求解决渠道,在区县层面实现专精特新企业“一企一策一人”服务全覆盖,帮助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解决了涉及用地、用电、用工等发展难题。
为帮助企业了解“专精特新”惠企政策实现“应享尽享”,我市还建立了专家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对接机制——从市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中选出上百名服务能力强、业务精湛、特长突出的专家,为100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并分区县、片区安排300名专家联系“面对面”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通过“引资”“引智”双管齐下,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得到实实在在支持,打好了发展壮大的基础。
▲永川区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加工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燃料喷射系统关键零部件。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多措并举
培育更多专精特新“硬科技”企业
梳理今年以来我市新培育的专精特新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以发现,它们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软件产业、科研技术服务业,其中不少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表明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416”科技创新的建设推动下,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与全市制造业发展走向一致,发展韧劲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接下来,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如何变得“更强壮”,在数量及质量上取得新突破?
在日前举行的全市推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改革工作调度会上,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表示,将深化推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改革,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和“硬科技”企业,具体包括——
狠抓科技成果转化和优质企业生成,通过精准服务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进档升级”。
深入实施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等专项行动,助力提升企业实力和产业竞争力。
深化开展“渝链同行、百场万企”活动,持续畅通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供需信息对接,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加快开发推广“码上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智能化、集成化、“一站式”线上服务。
从行业“点”“线”“面”推动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
“创新是企业发展第一要义,我们将支持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全市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该负责人表示,将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开展创新研发攻关,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让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新产品在场景中先行先试。
另外我市还将提高融资可得性,为企业“输血”,包括引导基金对专精特新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专精特新企业、优化完善“政银企”对接,建立担保机构、银行和市、区县两级政府风险分担补偿资金池,鼓励银行金融机构、政府性担保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创新金融服务。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