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深一度 | 跻身全球金融中心100强 重庆靠什么?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黄光红 实习生 季敏

2024-08-29 17:47

前不久,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联合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度《国际金融中心指数100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共有14个城市进入全球金融中心100强名单,重庆榜上有名。

无独有偶,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FCI)报告”中,重庆跻身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前十强城市之列,排名全国第七。

重庆靠的是什么?

地处西部内陆,重庆打造金融中心存在天然短板,但多年来一直有个金融中心梦。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重庆、成都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同年12月印发的《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进一步明确:支持重庆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加快推进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到2025年,西部金融中心初步建成。

肩负重大使命,重庆在圆梦道路上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全市金融业持续向上生长,西部金融中心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2024年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1420.5亿元,占GDP比重达9.4%,保持西部领先。

创新

让金融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3分钟就从邮储银行重庆分行获得10万元信用贷款——不久前,巫溪县生猪养殖户张友平解决了购买猪崽却缺钱的燃眉之急。

“像我这样的养殖户,缺乏抵押担保物,以前找银行贷款想都不敢想。而现在,贷款这么容易,实在让我没有想到!”说起这笔贷款,张友平感慨万分。

张友平不知道的是,这得益于邮储银行重庆分行的创新之举。今年1月,该行创新推出“渝”系列“一码通”数字化融资对接平台。市场主体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契合自身需求的信贷产品,在线上提交融资申请。

作为重庆的数字金融创新成果之一,“渝”系列金融服务的诞生,并非偶然。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必然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如何做?

重庆把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作为“动力引擎”。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就是缓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痛点”“堵点”,尤其是中小微市场主体的融资难题。

金融改革创新大幕,由此在重庆拉开。

在政府层面,“渝企金服”“长江渝融通”普惠小微线上融资服务平台、“信易贷·渝惠融”平台、“渝普金链”等多个线上金融服务平台陆续问世。它们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打造线上金融超市,让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便捷获取普惠金融服务。

在金融机构层面,工行重庆市分行、农行重庆市分行等众多金融机构,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开发线上金融产品,让抵押担保能力弱的小微市场主体能够靠信用画像融资。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超过80%的银行机构在服务中应用了数字技术。

如,工行重庆市分行通过应用程序接口(API)技术自动对接政府部门可信政务数据源,依据小微企业信用报告、经营数据、纳税等相关信息,建立信贷模型,为小微企业提供智能化的授信融资服务。

奋力前行,创新不止。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同样如此。

2022年8月,重庆成功获批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截至目前,重庆已出台19项绿色金融地方标准;全市金融机构共计设立了29家绿色金融专营部门或支行、创新推出了绿色金融产品330余款。

改革创新,显著提升了市场主体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和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同时也提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达到7600亿元,是2019年推行绿色金融改革之初的4.3倍,同比增长约22%。截至2024年7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6000.8亿元,同比增长13.5%;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6922.2亿元,比年初增加379.4亿元。

▲江北嘴CBD金融街。本报资料图片

通过改革创新,我市还在数智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自主开放的“长江渝融通”货币信贷大数据系统,2024年以来向银行推送1.7万个项目和企业,促成银行发放贷款超3000亿元;

重庆金融监管局打造的中西部首个“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金融综合服务网“金渝网”,突破银行保险业与政府公共数据互联互通的瓶颈,推动政府端、金融端、企业和群众需求端实现贯通融合;

重庆绿色金融能力建设经验,在二十国集团(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官网展示。

开放

提升金融业发展能级,打好“国际牌”

2024年6月27日,一个寻常的日子。但对于重庆与香港的金融界来说,这一天却意义非凡。

当天,渝港金融合作交流座谈会在香港召开。会上,港渝两地14个重点金融合作项目成功签约。尤为引人瞩目的是,重庆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与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签署合作协议,建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与西部金融中心联动发展机制,合力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赋能。

渝港两地金融市场,开启了互联互通新篇章。

而在此之前的5月下旬,2024外资金融机构川渝行(重庆站)活动、中新(重庆)金融合作交流座谈会,相继在重庆和新加坡举行。

频繁开展的金融交流合作,共同见证了这样一个事实:重庆,正在通过高水平开放,提高金融业的发展能级。

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给出的定位,西部金融中心未来将建成立足西部、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中心。

重庆如何才能打好这张“国际牌”?突破口,在于以内陆金融开放创新,推动金融互联互通。

在这方面,重庆底气十足——拥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多个开放平台。

依托开放平台,重庆与全球金融互联互通的精彩故事,屡屡上演。

2018年3月,砂之船集团成功在新加坡交易所发行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募集资金3.96亿新币。这是中西部地区首个跨境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开辟了西部地区企业跨境股权融资新渠道。2023年3月,该项目实现23.4亿元人民币银团贷款再融资,顺利实现银团贷款到期转换。

2020年7月,重庆获批率先在中西部启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大幅度提高了企业跨境收付款效率,有效节省了企业脚底成本。

2021年7月,重庆在中西部率先启动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允许获得试点资格及对外投资额度的基金管理企业发起设立试点基金,在中国境内面向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募集资金,开展对外投资。

2023年4月,西部地区22家地方法人银行、13家外资银行在渝机构等57家金融机构,发起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初步形成覆盖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和国家的金融服务网络体系。

2024年1月,中信银行重庆分行与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合作,以铁路提单质押融资的方式,向重庆某外贸企业授信3000万元,并于当月放款110万元。这也是全国首笔铁路提单质押融资业务。

“近年来,重庆全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加快构建服务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多维度内陆金融开放体系和服务网络,取得显著成效。”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位于沙坪坝区的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智能化龙门吊正在吊装集装箱,一派忙碌景象。特约摄影 孙凯芳

以中新金融合作为例,截至2024年7月末,中新双方已共同推出金融开放创新政策74项,落地项目52个、实施创新案例35项;重庆与新加坡互设金融机构21家;重庆企业借力中新金融合作,累计实现跨境融资217.8亿美元。

而在自贸金融开放方面,重庆已成为中西部唯一的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城市。2024年上半年,全市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合计达1477.5亿元,结算量稳居中西部第一,同比增长33.6%。

发展

壮大金融机构体系,创造多个第一

金融机构整体实力,是衡量金融中心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重庆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培育发展本土金融机构。

8月19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4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重庆农商行和重庆银行成功入围,分别位居国内商业银行第22名和第41名。其中重庆农商行在全国农商行中排名第一,在中西部城商行、农商行中排名第一。

这样的第一,重庆还有很多。

2020年6月,注册资本超过100亿元的中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在渝中区开门迎客。由此,重庆金融租赁企业数量达到4家,位居西部第一。

2021年2月,重庆银行在上交所上市,成为西部地区首家“A+H”股上市城商行。自此,全市“A+H”股上市银行达到2家,数量居西部第一。

2022年8月25日,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在江北嘴揭牌开业,开启了其在重庆的战略布局。自此,在渝外资银行分行数量达16家,跃居中西部并列第一。

此外,重庆还拥有保险法人机构4家,数量为西部第一;拥有3家消费金融公司,整体业务规模全国第一;诞生了全国首家农商行理财公司、西部首家银行理财公司——渝农商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而被称为金融体系“毛细血管”的地方金融组织,也是重庆金融机构体系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近年来,重庆通过夯实监管制度、净化市场环境等举措,推动地方金融组织实现了行业规模、质量、效益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商业保理机构户均实收资本及融资余额,位居全国前列。”市委金融办该负责人说。

以小贷公司为例: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重庆小贷公司贷款余额达1086.44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全国小贷公司贷款余额超千亿元的省份仅有2个,重庆是其一。

重庆金融机构还具有数量多、门类齐全的优势。据统计,目前,全市金融机构数量超过1860家,实现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和消费金融等20余类金融机构牌照全覆盖。

▲重庆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本报资料图片

不断壮大的重庆金融机构体系,正在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这一切努力,拉动全市金融业综合实力不断“进阶”,这也是重庆成功跻身全球金融中心100强之列的奥秘。

数读

  • 2024年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1420.5亿元,占GDP比重达9.4%,保持西部领先

  • 截至2024年6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达到7600亿元,是2019年推行绿色金融改革之初的4.3倍,同比增长约22%

  • 截至2024年7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6000.8亿元,同比增长13.5%;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6922.2亿元,比年初增加379.4亿元

  • 2024年上半年,全市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合计达1477.5亿元,结算量稳居中西部第一,同比增长33.6%

  • 截至2024年6月末,重庆小贷公司贷款余额达1086.44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 目前,全市金融机构数量超过1860家,实现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和消费金融等20余类金融机构牌照全覆盖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曾立      审核: 吴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