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前7个月,同比增长21.3%!4500多家重庆民企领跑外贸“新赛道”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吴刚 实习生 荣桐

2025-08-13 21:22

今年前7个月,重庆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高达2100.5亿元,同比增长21.3%,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更是创下4526家的历史新高。这并非偶然,例如,2024年上半年,重庆民营企业对全市外贸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17.2%。

当传统外贸承压前行,这股来自山城的“民企力量”何以能迸发出如此强劲的动能?它们究竟做对了什么,又将如何引领“重庆造”驶向更广阔的蓝海?

从摩托“铁骑”到智能“座驾”的集体出征

作为中国重要的摩托车生产基地,重庆的摩托车及其发动机多年来畅销全球。而这些“重庆造”产品的主力,正是民营企业。

▲6月18日,巴南区宗申集团摩托车生产厂房里,工人正在开足马力生产越野摩托车。通讯员 刘纪湄 摄

以隆鑫通用为例,这家深耕摩托车行业多年的民营巨头,曾一度陷入低端同质化竞争的泥潭。然而,面对挑战,隆鑫通用坚定选择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斥巨资打造自主高端品牌“无极”系列。这些大排量、高性能的摩托车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追捧,更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声誉。

今年第一季度,隆鑫通用的摩托车出口量接近40万辆,位居全国榜首。从德国宝马到意大利比亚乔,隆鑫通用在与国际一流品牌长达20年的合作中,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和制造水平,实现了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华丽转身,让“重庆造”摩托车驶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如果说摩托车是重庆制造出海的1.0版图,那么新能源汽车则开启了价值链跃升的2.0时代。在重庆赛力斯集团的智慧工厂里,一辆辆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问界”系列下线后,便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大动脉,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中东市场。其出口均价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品牌、卖技术”的华丽转身。

更进一步的是,赛力斯已在印尼设立工厂,将国内的产业链优势延伸至海外,标志着重庆民企正从单纯的产品贸易,升级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的“产业出海”。

在全新的消费领域,“毛孩子”的生意也正成为外贸新蓝海。重庆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重庆宠物食品出口额同比增长高达271.7%。这背后,是政府服务的“精准滴灌”。“我们对各国复杂的检验检疫标准一头雾水,海关的专家团队主动上门,手把手辅导,并‘一事一议’解决出口难题。”一家宠物食品企业的负责人说。正是这种“保姆式”服务,让“重庆粮”得以顺利摆上海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货架。

就连一包小小的榨菜,也做成了跨国大生意。作为中国最大的榨菜加工企业,涪陵榨菜集团将爽口的“国民下饭菜”卖到了全球80多个国家,成为中餐馆和海外华人家庭的必备品,这正是重庆特色效益农业走出国门的生动写照。

“组合拳”如何驱动外贸引擎轰鸣

重庆民企外贸的欣欣向荣,并非偶然,而是一套涵盖政策、通道、产业、市场的“组合拳”协同发力的必然结果。

“最先一公里”的政策破壁。 企业出海,常被政策壁垒“卡脖子”。重庆各涉外部门的核心思路,就是打通这“最先一公里”。重庆海关推出的“关长送政策上门”服务,主动为企业解读RCEP等自贸协定关税优惠,为华森制药的特医食品出口出谋划策;创新的“进区即退税”模式,让鑫源汽车(重庆汽摩出口重要企业)的出口退税时间提前约10天,极大缓解了企业现金流压力。这种将服务做到企业心坎里的做法,是营商环境优化的最佳体现。

地处内陆,曾是重庆外贸的最大掣肘。如今,中欧班列(渝新欧)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彻底将区位劣势扭转为“近水楼台”的开放优势。向西,满载电子产品的班列16天抵欧,相比海运节约一个多月;向南,赛力斯汽车的零部件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往印尼工厂,物流时间节省超10天。这种“快人一步”的效率,为企业抢抓订单、降低成本、布局全球供应链赢得了宝贵先机。

重庆不仅拥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更在贸易模式上不断求变。依托“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庆正大力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深度融合。政府搭建供应链数字协同平台,赋能数以千计的汽摩配件、通用机械等领域的中小企业“抱团出海”,将“重庆造”的单一产品优势,升级为全产业链的集体竞争力,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的模式升级。

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

不过,对比发达省市,重庆民营经济仍处于从“高原”奋力攀登“高峰”的关键阶段,挑战与机遇并存。

最直观的差距体现在“龙头企业”上。根据最新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浙江有106家企业上榜,江苏有89家,而重庆仅有9家。重庆社科院相关专家指出,重庆民营经济存在“总量可观,龙头不足”的结构性问题,缺乏足够多能在全球市场中起到“链主”作用的生态主导型企业。

挑战虽存,机遇更盛。未来的破局之路,在于加速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即海外建厂、全球化布局)的根本性转变。

对此,专家建议,重庆民企应从三方面着力,首先是向创新要动力,走价值链上游,包括: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专利和自主品牌,摆脱对成本优势的依赖;主动嵌入全球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价值链,用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中掌握主动权和定价权。以隆鑫通用、赛力斯为代表的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其次是向全球要市场,深度本土化经营。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重庆民营企业更要将“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从“贸易点”变为“战略区”。这方面,重庆不乏成功案例,例如,华森制药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建厂,将国内生产线直接搬到海外,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到产能“走出去”的转变。

同时,要向数字要效率,拥抱新业态。具体而言,要全面拥抱数字化转型,熟练运用跨境电商、海外社交媒体、大数据分析等工具,精准洞察海外市场需求,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国际营销的效率和精准度,让更多“小而美”的企业也能扬帆远航。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周雨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