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撬动重庆稳外贸新“支点”
2025-07-06 20:23
海外买家拒不支付货款,导致公司流动资金紧缺,陷入困境。关键时刻,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重庆分公司(下称中国信保重庆分公司)基于出口信用保险保单,向公司赔付100余万元——日前,重庆某小微外贸企业遇到了这样的好事。
“当初没花一分钱,就获得了出口信用保险保单。如今,我们更是因为这份保单,顺利渡过了难关。”公司负责人发自内心感慨,“出口信用保险实在是太好了!”
今年1-5月,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930.8亿元,同比增长5.7%,较全国增速高3.2个百分点。亮眼数据背后,是重庆相关各方的密切协作配合。而在这股合力中,银行、保险公司等为外贸企业“输血”的金融机构功不可没。上述案例,只是一个缩影。
出口信用保险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前述重庆某小微外贸企业,主要从事农业机械设备及配件的研发生产、出口,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西亚等市场。2023年,该公司与土耳其某买家开始合作,货款支付方式为较为保守的到港前支付。2024年,公司为进一步加深双方交易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将与土耳其买家的结算方式改为赊销90天。随后,双方签订了19万美元的订单合同。
然而,在货物出运后,土耳其买方却以市场需求变化、产品销售不佳为由,迟迟不支付货款。重庆某小微外贸企业多次与买方沟通、催款,均无果。受此影响,这家账上现金本就不多的企业,今年上半年出现了流动资金紧缺的情况,遭遇了发展困境。
怎么办?前不久,重庆某小微外贸企业负责人突然想起还有一张出口信用保险保单,遂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中国信保重庆分公司报案。后者接到企业报案后,立即启动快速理赔程序,对案件进行深入调查,核实贸易背景和企业损失情况。同时,积极通过海外追偿渠道尝试与土耳其买方协商,尽力追偿欠款。
在追偿压力下,土耳其买方确认相关贸易及欠款金额,但称暂无力支付。鉴于此种情况,中国信保重庆分公司依据保险合同约定,在短时间内向重庆某小微外贸企业支付了109万元保险赔款,让其能够继续正常运营。
无独有偶,重庆另一家小微外贸企业B公司也有类似经历。
2024年4-8月,B公司向4个海外买方(其中印度2个、阿联酋2个)出运多票货物,总货值约为113万美元。4个买方预先支付了10%-15%不等的预付款,但在收货后却故意拖欠尾款。随后,B公司凭借出口信用保单,就共计93万美元的尾款损失,向中国信保重庆分公司提起索赔申请。
中国信保重庆分公司经过调查后,向B公司共计赔付27万美元。
“对于海外买方,我们很难掌握其真实情况,这使得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被拖欠货款的风险。” B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好在,有出口信用保险为我们兜底,才让我们有信心持续做出口生意。”
“外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市场、金融、政策、物流、管理等多方面的风险,尤其以出口应收账款安全风险最为常见。” 中国信保重庆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我国唯一的国有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信保推出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等产品,为我国出口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助力稳住辖区外贸基本盘。出口企业在贸易过程中因海外买方信用问题或者出口国别政治问题造成出口应收账款收不回来,由该公司负责赔付和追偿。
在重庆,中国信保与市商务委共同搭建了重庆市小微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统一投保平台。利用该平台,小微外贸企业只需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就可免费领取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获得出口应收账款风险保障。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信保重庆分公司已服务企业1377家,为企业出口业务提供风险保障支持超340亿元,同比增长9%;向重庆企业支付赔款3435万元,同比增长154%。
银行以“金融活水”助外贸企业解决困难事烦心事
银行的融资支持,同样为重庆外贸企业“征战”海外市场注入了动能。
菽乡(重庆)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菽乡农业),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2025年4月,在新加坡国际食品及酒店用品展览会上,菽乡(重庆)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菽乡农业)带去的永川豆豉,吸引了众多国际采购商的目光,飘香新加坡。
菽乡农业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调味品企业,旗下的“君意”品牌是重庆老字号。公司年产永川豆豉、黄豆酱、甜面酱等产品1万余吨,销售网络早已覆盖全国各个省份。近年来,这家老牌企业敏锐捕捉到新的发展机遇,努力将承载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美食推向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随之而来,也遇到了一些难题。
譬如,2025年以来,该公司在着力布局海外市场的过程中,面临着生产工艺创新、市场环境陌生、资金流动不畅等一系列难题,急需资金来解决。中国银行重庆永川支行获知此消息后,组织专班人员,通过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在短短一周内就为企业发放了1000万元“惠如愿·外贸贷”贷款,解决了其燃眉之急,助其加快“出海”。
目前,菽乡农业已完成美国FDA美国食品备案、邓白氏国际编码申请以及HACCP体系认证等多项关键准备工作,产品远销东南亚、美国、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保障,通过推广中行多场景、一站式“小微外贸荟”普惠金融解决方案,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外贸企业,助力重庆稳外贸。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中旬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在渝落地以来,该行专班机制项下累计服务外贸企业670户左右,累计授信超285亿元,累放贷款超66.5亿元。
助力稳外贸,还有不少银行也纷纷出招。如,今年2月,工商银行启动了“春融行动2025”,并发布“工银e贸”外贸新业态服务体系。随后,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面向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支付机构等各类新业态企业,通过搭建国际结算新通道、开辟多币种直兑新路径、推出专项服务新承诺等举措,重塑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全方位满足企业跨境融资、国际结算、汇率避险等综合金融需求,帮助外贸新业态企业解决困难事、烦心事。
再如,今年4月,兴业银行重庆分行正式成立金融支持稳外贸工作专班,并创新推出服务外贸企业的统一融资品牌“兴渝通”,通过多维度金融举措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同时,依托“兴渝通”推出针对外贸企业的多项专属融资和金融服务;同步推出三大优化举措,设立“稳出口专岗”,开通“授信绿色通道”,优化“零售信贷流程”,通过流程优化、政策让利,破解外贸企业融资痛点。
数字化赋能为企业带来高效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务
数字化赋能为企业带来高效、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务,也在稳外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面对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重庆某出口企业一直在寻求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2024年9月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推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应用场景,并在重庆等10个省市率先开展试点。试点首日,该企业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授权中信银行重庆分行查询其国际收支、结售汇等信息。该行通过平台了解到企业的跨境收入、历史衍生品签约、履约等情况后做出全面评估,快速为其办理了相匹配的外汇衍生品业务,助其更全面高效进行汇率风险管理。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是部委层面首个在国家网信办备案的区块链平台,于2019年3月推出。平台通过建立完善与政府部门、银行、保险公司、中小企业等多部门信息共享和端到端核验机制,支持企业在线提交贸易融资对应的出口单据信息、银行在线完成出口报关信息查询验真。由此,银行实现了服务贸易跨境付汇全程线上办理及贸易融资全程在线快速办理。
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应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的城市,重庆近年来积极推进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建设,陆续上线了“出口应收账款融资” “出口信保保单融资” “银企融资对接”9个应用场景,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已基本形成覆盖银企对接、融资、结算、展业监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金融生态平台,有效缩短银企对接周期、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便利外贸企业融资结算。
例如,针对信息不对称、授信审批周期长等问题,重庆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先后上线“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出口信保保单融资”等融资类场景,为银行精准构建企业“立体画像”、综合研判企业信用状况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支持银行前台系统相关核心流程上链,使银行单证审核时间下降90%。
其中,“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应用场景建立了银行对企业的信息查询和有效核验、银行间贸易融资信息实时互动等机制,提供出口单据核验、融资审核、发放登记等流程功能。由此,银行从单证核查到融资放款所需的时间,从0.5—2个工作日缩短至分钟级。
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市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金融机构已利用该平台累计服务1800余家企业融资结算596亿美元。
以数字化赋能跨境金融服务,上述案例并非唯一。例如,2024年11月,重庆在中国(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了“跨境易融”数字金融服务平台(重庆自贸区陆路贸易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单一窗口”的用户体系,使金融服务能够直达外贸企业,可为外贸企业提供预约开户、结算、融资、保险等一站式金融服务。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