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当上“首席羊倌”
2025-05-19 18:35
5月19日上午,在重庆铜梁维新镇沿河村一个标准化羊场里,大大小小的几百只山羊有的在产房里待产,有的静静地吃着草料,有的匍匐在地上享受“日光浴”,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畜牧干部周列正在指导养殖技术。
记者看到,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养场区里,分为培训室、产房、养殖车间、饲料加工区、麻羊活动区。培训室的墙壁上,张贴着规范化养殖的9个管理制度和科学养殖的彩绘图画,橱柜里摆放着一大叠科学养羊技术书籍。
值得一提的是,宽敞的阁楼式羊圈安置有自动饮水器、喷雾降温龙头、对流风机和自动除粪履带。
“楼阁式的羊舍有利于通风透气,也有利于羊粪的收集处理,保证了养殖中的环境不受污染。目前,第一批100多只母羊已投入饲养,争取两年母羊养殖量达到400只,几百只肉羊也在双石村羊场投入养殖。”业主黄银飞说。
维新镇是铜梁养羊大镇。近年来,镇里在市区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经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鉴定的铜梁麻羊。
“铜梁麻羊遗传性能稳定、体格大、耐粗饲、抗病力强,周岁体重可达35公斤,维新麻羊肌间脂肪沉积好,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小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是优质的肉用山羊品种,镇里因势利导申请注册了铜梁麻羊商标,并于2020年10月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副镇长张兴红说。
麻羊产业吸引了外出游子的目光。今年30岁的黄银飞是维新镇沿河村村民。去年底,他放弃了在重庆中心城区的工作,回到老家创业规模养殖山羊。
“为啥返乡养羊?许多人这样问我,我认为,一是家乡‘把老乡留在老家’的热情召唤,二是麻羊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特色产业。我坚信,年轻人,只要有志向,能吃苦,善钻研,一定能够闯出一条致富之路。”黄银飞说。
2025年春,黄银飞回到家乡,经过考察,将租下的双石村一处闲置房屋改造成为规模养羊场。今年4月,他又将沿河村一处种羊场接收了过来,按照规划,沿河村饲养母羊,年养殖量达到400只;双石村饲养肉羊,年养殖量达到2000只。届时年收入有望超过200万元。
“回乡后,在镇村帮助下,解决了场地选择、土地流转、水电气的安装等许多问题,为我办规模养羊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黄银飞说。
为了解决草料问题,黄银飞采纳畜牧干部的建议,开垦坡瘠地撂荒地种上了60多亩优质牧草。缺乏技术和经验,他一方面从互联网和专业书籍中自学,一方面向畜牧干部请教。因为坚持学习和实践,黄银飞掌握了科学养羊的一整套知识。
在饲养上,全程推行无公害绿色养殖,主要食用新鲜草料、菜叶和麦麸、玉米,保证麻羊肉品品质。而每天产生的羊粪通过定时收集,腐熟后用于了牧草生产的有机肥,实现了循环利用。
在养殖板块进入正规的同时,黄银飞把目光聚焦在市场营销上,他着手建立铜梁麻羊溯源系统,开设抖音视频号扩大影响,与国内知名肉联企业商谈冷链配送。还计划在城区开设铜梁麻羊餐馆旗舰店。
“近年来,维新镇把铜梁麻羊发展作为特色主导产业来抓,在区畜牧部门支持下,全镇涌现出黄银飞等30多户养殖大户,在全镇麻羊产业发展中起到了显著的‘领头羊’的作用。镇里因势利导,将沿河村养羊场作为科学养羊参观培训基地,引领更多的农户发展麻羊增收致富。”副镇长张兴红说。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