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总体较去年偏高 5-7月为多发、易发期
2025-04-27 17:50
4月25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召开2025年全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记者获悉,会议对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进行了综合研判,预计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总体与常年持平,较去年偏高。汛期东北部地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常年偏高,东南部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5至7月是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多发、易发期,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会议要求全市规划自然资源系统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底线思维,清醒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以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
一是提升超大城市地灾数字化治理能力。全面摸清风险隐患底数,动态更新风险隐患“一张图”,深化智能化监测布防,做好扩面预警响应和临时避险转移,切实做到“应转尽转、应转快转、应转早转”。
二是提升地灾风险综合治理防治能力。守住“三个不发生”底线,加强工程建设和人为活动诱发地灾的过程监管,强化源头管控,严格在建项目地灾危险性评估,做好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是提升多跨协同闭环管控能力。迭代完善超大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优化顶层设计、制度建设、任务下达,有力指导区县加强各项防治工作。抓好规划源头管控,科学合理规避地灾影响,严控危险区域内工程活动。
四是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能力。强化党建统领,加强专业队伍技术支撑,采取部市联动、常态驻守、汛期重点支撑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基层地灾防治专业能力,扩面提升防灾宣传、演练培训实战实效。
会议强调,“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全市随即进入汛期,各级各部门要高度警醒、高度负责,清单化、台账式推进各项防范措施落实落细,全面抓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提前组织重点风险、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汛期信息上报、情况通报和值班值守等常态制度,做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整治,确保实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