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报告(2024)》在渝发布 我国多式联运总体规模继续攀升
2025-04-24 22:50
4月24日,2025中国多式联运合作大会在重庆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报告(2024)》(简称《报告》)。
《报告》明确指出,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铁路货运改革以及技术创新等因素驱动下,总体规模继续攀升。2024年,我国多式联运进入增量提质发展的新阶段,由快速发展转向稳健发展。
中国多式联运合作大会已成为向社会展现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水平的重要舞台,是产业界促合作、谋创新的交流平台。
2025中国多式联运合作大会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沿海地区互联互通为基调,以“打造陆海多式联运体系,推动内陆枢纽创新升级”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港口、铁路、航运、物流企业及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代表参会,共同探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路径。
多式联运是指各种运输方式服务衔接、标准统一,能够实现一货畅流到底。
《报告》全面分析集装箱运输、铁水联运、国际铁路联运与专业多式联运市场变化及发展水平,并对多式联运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它已连续10年向社会发布,见证了我国多式联运由启动阶段转向稳健发展的成熟阶段历程,已在我国多式联运领域具备了较强影响力。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军介绍,全国港口集装箱2024年铁水联运量约1335万标准箱,铁路集装箱发送3668万标准箱,中欧班列开行数量19392列,连续十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集装箱作为物流运输核心要素,集装箱运输构建了我国主干国际物流网络,不断优化国内物流方式的新增长点;集装箱航运、港口吞吐量和铁路集装箱发送量是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基本盘。持续稳定的集装箱运输市场,为多式联运提供了市场资源,是多式联运发展的关键因素。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超过“十三五”期间1.3个百分点;
“十三五”到“十四五”期间,是我国铁路集装箱发展历史最好的时期,多年增速超过27%。2024年国家铁路集装箱发送箱量3668万TEU,增长10.2%。
“增速虽有放缓,但品类快速增加。铁路集装箱占铁路总装车数量从2018年的9%提升到27.9%,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
李军进一步解释说,我国多式联运经过“十二五”以来持续推动,设施、装备、经营人建设等关键要素方面,从少到多,从重到轻,从初级不断走向成熟。从“十二五”时期是市场形成,“十三五”时期是多式联运快速发展,到“十四五”以来是多式联运提质上量,形成了规模化发展的基础,正向提质增量方向发展。
李军说,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已从传统物流中独立出来,星级多式联运经营人达到125家;多式联运“一单制”扩围提质,标准和规则逐渐完善;港口加快推进铁水联运一体化,数据互联共享取得突破,铁水联运衔接组织更加顺畅。
目前,多式联运经营人逐步构建了“四个全程”服务能力:
一是整合全程物流资源,提供全程服务合同,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协同作业。通过合同采购、股权投资等方式整合全程运输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二是整合全程物流信息,为跨运输方式快速转运提供支撑。建设多式联运平台,对接公路、港口、场站、航运、铁路等信息;实现货物在途查询等功能;
三是建设运营服务网点实现全程转运衔接,扩展多式联运服务网络,经营人在多地建立服务网点、代表处;
四是提供全程运输责任保障,管控全程风险。
近年来,重庆多式联运也快速发展。重庆物流集团总经理张强指出,2024年重庆物流集团四向物流通道服务集装箱量179万TEU,其中西部陆海新通道共运输25万TEU。它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联运量约14.5万TEU,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27.1万TEU、位居长江上游第一,中欧班列运输22.25万TEU,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货运量保持全国第一。
“我们正着眼全方位构建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提升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张强表示。
会上还发布了天津港海铁联运发展指数。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