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费者: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后要警惕这类骗局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黄光红

2025-03-15 19:18

自2024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广至全国。随着这项制度的推出,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个人养老金旗号实施诈骗,让一些不熟悉个人养老金账户规则的金融消费者上当受骗。

针对这种情况,3月15日,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友邦人寿)在“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中,以讲解案例形式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要警惕此类骗局,并就如何防范此类骗局支招。

不久前,赵先生接到自称“某某公安局”的来电。对方声称,赵先生前不久开立的银行账户已被警方冻结,原因是账户涉嫌非法交易。对方还要求赵先生向指定账户汇入现金,称只有这样才可以解冻账户。

赵先生心中犹疑,但查看账户后,发现确实无法进行资金提取及转账等操作,立刻慌了神。没过几分钟,对方打来了第二通电话,赵先生心中慌乱,但想起前段时间同事们讨论的电信诈骗,他心里还是有些怀疑。于是,他一边告诉对方自己会在晚些时候汇款,一边立即赶往开户银行确认。

“您前段时间开立的是个人养老金账户,在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领取条件时,该账户无法进行提取及转账操作。”在银行,当该工作人员告诉赵先生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相关规则时,确信自己遇到骗子了。他暗自庆幸,还好自己多了一个心眼,不然就上当受骗了。

“赵先生所遭遇的诈骗,是不法分子利用个人养老金账户未达国家规定的支取条件而无法支取的特殊性质,对消费者进行误导。这是一种电信诈骗与金融特色业务结合的诈骗方式。”友邦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类诈骗案件中,由于部分金融消费者对养老金账户性质与功能的了解不够全面,不法分子便假借公安机关的名义,谎称其账户被冻结,最终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友邦人寿提醒,为防范诈骗风险,金融消费者首先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切勿将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提供给所谓的“中介、代理”等人员。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造成财产损失。

其次,不法分子冒充公安机关或金融机构人员,以账户存在问题或高额回报为诱饵实施诈骗,广大金融消费者切勿轻信。如有疑问,可及时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电话咨询或前往银行网点确认。

近年来,友邦人寿始终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该公司发布的202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响应监管部门号召,奋力构建“大消保”工作格局。比如,通过消保顶层设计,持续推动消保要素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和客户服务全流程,全年完善消保制度80余项;全年开展消保培训100余万人次,消保专项培训覆盖率及参与率达100%。同时,实现产品和服务消保审查全覆盖。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曾立      审核: 陈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