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种子细胞”技术 这家研究院战略性融资1亿元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申晓佳

2025-03-04 19:02

对细胞进行“重编程”,便有望使受伤关节重返健康,这一技术正在重庆进行转化。3月4日,记者从两江新区获悉,重庆生物智能制造研究院正聚焦细胞存储、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C) 重编程及建库,围绕治疗关节炎、肌腱病和肿瘤等产业化方向进行器械和药物开发,已获得战略性融资1亿元。

据了解,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无限自我更新和分化为生物体所有功能细胞类型的能力,是再生医学领域最关键的“种子细胞”。通过将几个关键基因引入成体细胞中,可以使这些细胞恢复到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多能状态。

项目负责人谭晓康博士介绍,通俗地讲,通过储存的人体脂肪干细胞,进一步开展系列诱导多能干细胞重编程,可以制备出促进损伤关节“逆生长”的iMSC(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间充质样细胞)及其外泌体,从而使受损的软骨和肌腱修复至健康状态。

谭晓康表示,经过科研团队十多年的研究,该项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下一步就是严格按照医疗器械和药物开发流程开展系列转化工作。

开展系列转化工作的,则是重庆生物智能制造研究院孵化的重庆艾克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生物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谢海琼介绍,2024年,该院进行了改革转型,聚焦原创研究、生物制造产品研发及技术服务工作。此后,在两江新区招商集团的牵线搭桥和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局的支持下,重庆生物智能制造研究院与海南琳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两江新区注册成立了重庆艾克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研究院以知识产权入股,主要围绕细胞存储和诱导多能干细胞重编程及建库等方向进行产业化。海南琳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期投入1亿元,用于相关项目开发。

▲用于细胞分选和转染的全自动细胞仪。重庆生物智能制造研究院供图

并且,两江新区社发局正推动研究院与两江新区人民医院围绕细胞存储和组织样本库建设展开合作,推动社会各界了解细胞储存的重要性。

除了吸引融资外,重庆生物智能制造研究院还在积极联系社会资本,共同成立专项投资基金,谢海琼表示,后续,研究院将紧扣市场需求,促进技术与市场融合、创新与产业结合,抢抓产业发展新风口,推动更多原创性科技成果高水平转移转化。

新闻链接>>>

勇敢突破“舒适区” 重庆生物智能制造研究院转向千亿大市场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曾立      审核: 周雨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