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完成交通投资1013亿元!2024年重庆交通“成绩单”来了
2025-02-07 14:25
高速公路“四环时代”正式开启、通车里程突破4500公里,涪江重庆段航道整治开工,江北机场第四跑道建成投用,三级寄递物流节点覆盖率100%……2月7日,记者从召开的2025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市全年完成投资1013亿元、同比增长3%。这些“真金白银”主要用于交通哪些领域,给全社会经济和市民出行带来哪些好处?记者进行了梳理。
▲2025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现场。记者 杨永芹 摄
全社会客运量3.4亿人次
运输指标是衡量经济向好的重要标志。2024年,我市全社会客运量3.4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014.7亿人公里,分别同比增长7.6%、14.7%,保持向好态势。
我市积极打造游轮经济。2024年,中心城区水上观光巴士和长江“三峡游”客运量分别同比增长8%、11.4%。
邮政快递完善布局。邮政业务总量289.1亿件、快递业务量20.1亿件,分别同比增长24%、42%。万州、秀山建成投用二级区域分拨中心,西南首家菜鸟天猫国际保税自营仓、中通运输公司全国总部落户重庆,涪陵、潼南、奉节、巫溪、秀山5个区县入选全国农村电商快递协调发展示范创建名单。
高铁运营里程达1107公里
去年,随着渝昆高铁川渝段84公里建成通车,全市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881公里,其中高铁突破1100公里,达到1107公里。
去年,我市开工建设宜涪高铁,重庆站启动改造,渝西、渝万、成达万等833公里高铁加快建设,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进入静态验收阶段,重庆东站站房全面封顶,形成“一枢纽十一干线两支线”格局。
加快推动渝货出海。黔江集装箱班列、涪陵铁海联运班列、万州铁路班列、梁平中老跨境班列实现首开,跨境公路班车累计超1.9万班、总货值超127亿元。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03公里
高速公路持续加密。去年,我市建成渝湘复线、渝武复线等8个项目、总长约363.5公里,全市通车里程达到4503公里,路网密度稳居西部第一。
川渝首条8车道成渝高速改扩建开工,沿江高速南线一期开工建设。
沿江高速北线、渝宜高速长寿至梁平段改扩建等7个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七
江北机场成绩亮眼,2024年,旅客吞吐量实现4868万人次、运输飞行起降32.9万架次,分别居全国第七和第八位,均创历史新高。
去年,我市民航发展取得突破。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基本建成,高峰小时容量调增至60架次/小时,形成“六横三纵”空域重塑方案。开通通用航空短途试点航线7条,安全运行近900架次。
对外开放通道提质增效。西部陆海新通道“四向”网络持续完善,运输网络拓展到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55个港口,龙头港铁路专用线正式投用,中欧班列中间走廊成渝中心专列首发、成渝累计开行3.6万列、居全国第一,水铁公三种运输方式累计运输货物超78万标箱、居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首位。
航运:港口货物吞吐量2.29亿吨
去年,我市加快在建港口项目建设,九龙坡黄磏一期、涪陵龙头二期等5个项目完工,r推动长江黄金水道效益持续释放,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29亿吨,铁水联运集装箱量达到5.6万标箱、同比增长22%。
与此同时,航运条件持续优化,船舶通航效率明显提升。去年,长江朝涪段整治完工投运、实现5000吨级船舶满载通航。
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船闸正式通航、两台机组实现发电,建立川渝嘉陵江枯水期通航“放二蓄三”新机制。寸滩港“货改客”工程等稳步推进。
川渝省际通道增至30个
2024年,随着一系列交通项目建设,川渝省际通道增至30个,成渝交通一体化成势见效。
川渝交通互联互通持续深化,由跨省通行到互相串门。2024年,重庆至巴中“复兴号”动车组首发,渝昆高铁川渝段建成通车。
渝邻快速通道完成改造,成渝首条低空飞行航线开通运行,川渝首条跨省“一站多点”“双城巴士”正式开通,跨省公交达25条。
川渝部分地区实现邮政快递直接路由联通,19个“川渝通办”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万州新田港二期建成,川渝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试点示范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互联互通将进一步深化。川渝首条8车道成渝高速改扩建开工,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西渝高铁等25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扎实推进。
904个村民小组通上硬化路
农村居民出行更便捷。
去年,我市改造国省干线公路348公里,改建“四好农村路”3245公里,新解决12个乡镇通三级公路、904个村民小组通硬化路。
值得一提的是,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村民小组通硬化率达到99.8%,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城乡交通融合发展。渝北、城口、沙坪坝、巴南4个区县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万盛、垫江2个区县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南川金佛山178环线、石柱冷水度假营地2条线路入选国家交旅融合典型案例,綦江成功创建全国城乡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北碚西山环线入选全国十大最美自驾路,铜梁乡村振兴西郊示范公路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农村居民出行更加安全。去年,我市完成国省道检评2.1万公里,实施国省道预防性养护1050公里,2个危旧桥梁改造养护项目入选国家试点工程。
轨道分担率增至54%
城市交通健康发展。创新开行通学公交、就医专线,新增定制客运线路71条,新增小巷公交18条,打造敬老公交34条,新增和调整公交线路301条,重庆公交数智化运营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市郊铁路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至560公里,轨道分担率增至54%。
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试点实施,路域环境持续改善,改造服务区7个,打造司机之家31个。
我市新建超充站97个、充电桩840个、实现服务区全覆盖;新增改造标准化码头泊位岸电设施47个,分布式光伏和加氢站建设有序推进。
建成投用高速公路智能自助收费车道966条
智慧场景不断拓展。去年,我市建成投用高速公路智能自助收费车道966条、单车通行效率提升20%。
我市建成渝湘高速主城至武隆段和石渝智慧高速公路,投用果园港智慧港口、作业效率提升30%,改造四公里枢纽等智慧车站13个、单车在站时间缩短50%。
山区高速公路智能建造和永川自动驾驶入选国家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货车超限车辆部市联合监管试点深入推进。
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检测产业化年产值突破10亿元。谋划推进北斗规模应用,获得国家专项资金近2600万元。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