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 全市65岁及以上人口超600万人高居西部首位 发力银发经济重庆划出四大重点
2025-01-06 10:13
前不久,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民政局、市文化旅游委、市卫生健康委五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是重庆统筹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扩大老年产品供给的重要制度安排。
1月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对《实施方案》做解读。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坚平透露,重庆的老龄化程度是比较高的,2023年,全市65岁及以上人口超600万人,人口老龄化率达到18.9%,比全国水平高3.5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高居首位。近五年,全市老年人口规模年均增加近23万人,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
▲1月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重庆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工作实施方案》解读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伴随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健康管理水平的提升、现代消费理念的更新,老年群体已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人群,庞大的消费人口基数为银发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当前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与人口老龄化进程交错叠加的背景下,重庆坚持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推进相关任务落地见效。近年来,重庆持续构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不断深化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渝悦养老”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连续举办十八届中国(重庆)老年产业博览会,多家本地企业及产品入选全国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为银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举措。为了持续壮大银发产业,《实施方案》充分聚焦群众关切和市场需求,注重事业和产业的良性循环、相辅相成,将“解难题、扩供给、育产业”作为关键着力点,从4方面细化提出20项工作举措。
从“关键小事”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围绕老年助餐服务、居家助老服务、社区便民服务、老年健康服务、养老照护服务、老年文体服务、农村养老服务、老年人权益保障等8个方面老年人急需的高频服务,分别提出具体工作举措。
例如,开发“渝悦养老”助餐服务模块,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逐步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鼓励家政企业与养老机构合作,发展多业态“家门口”养老服务。
重点抓好培育银发经济经营主体、打造银发经济产业集群、壮大银发经济品牌、开展高标准领航行动、繁荣银发消费市场等5项重点工作,通过高质高效的供给创造需求,提升银发经济整体规模。
以“银发消费”为例,提出在社交通讯、生活购物、电子游戏等领域,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在打破“数字鸿沟”的同时,为银发群体提供更多消费便利。
围绕老年用品开发创新、智慧康养、康复辅助器具、抗衰老、养老金融、旅游观光、适老化改造等7个前景好、潜力大的产业,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多元业态深度融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例如,拓展老年医疗旅游、观光旅游等业态,推广怀旧游、青春游等主题产品,积极回应老年群体“诗和远方”新需求。
从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完善用地用房保障、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数据要素支撑等5个方面提出一揽子支持政策,切实把实事办好。同时,提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评价监测、加强宣传引导,推动银发经济发展任务落地落实。
李坚平表示,下一步,重庆将进一步完善支撑银发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设施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研究推出更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创新银发经济新产品、新业态,推动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更多阅读:
权威发布 | 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接近17万张 重庆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
权威发布 | 重庆:把银发经济培育成面向“夕阳市场”的“朝阳产业”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