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山水论坛 | 探索轨道交通数智管理新机制 这个联合创新中心在渝揭牌
2024-10-18 22:22
重庆轨道交通如何运用“数”的手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10月18日,在重庆举行的第七届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重庆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与数字运维联合创新中心(简称“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10月18日,江北区江北嘴,第七届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现场,重庆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与数字运维联合创新中心揭牌。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创新中心由重庆大学、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三方联合共建,将围绕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与数字运维,开展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和产业转化,构建“感知预警、趋势预测、应急处置”的轨道交通数智管理机制,提升轨道交通安全韧性水平和运营服务质效。
为何要建创新中心?在重庆轨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乐梅看来,山城重庆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轨道交通已通车运营里程538公里、在建线路达262公里;建成了轨道交通全局调度的“最强大脑”COCC,在车辆、信号、供电等方面已经开展智能运维。尤其是跨座式单轨和跨线运营的互联互通,已成为重庆轨道交通创新的两张名片。
“尽管如此,作为山地城市的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在桥梁、隧道、地下空间等方面仍面临许多难点和卡点。”乐梅表示,成立创新中心,就是聚焦轨道交通桥梁、隧道、地下空间等领域,以智慧轨道、绿色轨道、融合发展为牵引,致力于新技术智能建造和全寿命周期智能运维管理两个方向的关键技术研究与运用。
为此,创新中心不仅将推动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与智能运维AI预测预警创新,对桥隧病害和行车安全事件进行预测预警,推动轨道交通岩土与地下工程安全、智能建造、智能运维理论和技术创新,为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强筋壮骨”;还将重点围绕大型轨道桥梁、隧道、边坡等基础设施智能监测、智能巡检(增设)等进行专项研发,推动无人化、少人化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数智运维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轨道运营安全决策标准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汉龙认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已突破1万公里大关,对我国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山地城市,重庆地形起伏大,河流纵横,轨道交通建设面临巨大挑战。创新中心的成立,将全面提升重庆轨道交通安全保障能力,这将推动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在安全和智能化运维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