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家族又添新成员!重庆黔江发现晚白垩世鸭嘴龙类恐龙
2024-09-11 15:47
9月11日,记者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8月27日,国际知名SCI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中国西南地区一新命名的晚期分支非鸭嘴龙科鸭嘴龙类: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在东亚地区交流的证据》的学术论文,正式命名了重庆黔江正阳组发现的第一个新的鸭嘴龙类恐龙——长生黔江龙(Qianjiangsaurus changshengi)。
▲长生黔江龙复原图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该恐龙的属名以化石产地黔江命名,种名赠予最早发现黔江恐龙的地质专家王长生。
本次研究工作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持,黔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地矿局208地质队与国家自然博物馆、云南大学相关学者共同完成。
标本发现于黔江上白垩统正阳组地层,为一具部分完整且关联的鸭嘴龙类恐龙骨骼,材料包括了下颌、背椎、后肢、完整的腰带以及关联的前部尾椎。形态学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均表明其属于一类晚期分化的非鸭嘴龙科鸭嘴龙超科恐龙。
▲黔江正阳组典型地层剖面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研究人员对黔江龙的体长进行了估计,大约长8米,并且为四足行走。目前已结合其他相近的鸭嘴龙类化石,对黔江龙进行了科学复原。通过黔江龙完整的腰带以及关联的尾椎,可以判断该恐龙生活在附近,死亡后搬运距离不远。
▲长生黔江龙复原骨架模型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黔江龙是重庆第一个被正式研究命名的白垩纪恐龙属种,也是首个发现于中国西南地区的鸭嘴龙类恐龙。其一系列原始和衍生特征反映了从“非鸭嘴龙科鸭嘴龙类”向“鸭嘴龙科”演化过程中的形态学转变,系统发育分析也确认该类群处于鸭嘴龙科以外的进化树的较高位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表示,中国西南地区的恐龙化石发现主要来自侏罗系地层当中,白垩系的化石材料非常稀少。鸭嘴龙类是白垩纪晚期代表性植食性恐龙,对理解鸟臀类恐龙的演化和白垩纪陆地生态系统十分重要。长生黔江龙的发现和研究有助于理解鸭嘴龙类的早期演化历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
记者了解到,2019年,为了全面摸清黔江恐龙化石资源,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统筹安排和科学组织下,一系列化石资源调查、勘查及保护研究项目陆续开展。
2022年开始,该局组织的“重庆市黔江正阳恐龙化石集中埋藏地勘查与保护”项目正式实施,已发现2个稳定化石富集层位、400余个化石露头点和5个化石富集区,初步圈定分布范围5.7平方公里,资源富集区达到了0.8平方公里。经初步鉴定,发现的恐龙类型包括了蜥脚类、兽脚类以及鸟脚类的鸭嘴龙类等,有望弥补西南地区白垩纪恐龙化石研究薄弱环节,也能为世界恐龙研究提供更多科学材料。
下一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继续加强对黔江恐龙化石的保护工作。同时加强化石产地的综合研究,力争在黔江地区建立新的恐龙动物群,进一步提升重庆市在古生物学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