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战结合 服务民生 重庆利用防空洞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新业态新场景
2024-06-03 22:00
随着防空洞背篓菜市场的出现,重庆防空洞的开发利用情况再次受到各方关注。重庆对防空洞的开发利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效果如何?6月3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办。
特殊年代,山城各地开凿了1000余个大大小小的防空洞、总体量达100万余平方米,承担着提供避难场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此后的几十年,防空洞逐渐“退休”,或隐身于闹市,或藏身密林,更多地活在老百姓的记忆中。
2003年,市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办开展了“百日纳凉送爽工程”——利用人防工程冬暖夏凉的特点,在6月中旬至9月下旬,将部分具有通风、安全、干燥、便利优势的人防工程向市民开放,并免费提供休闲纳凉服务。防空洞重新进入百姓视野。
此后,重庆每年都在开展“百日纳凉送爽工程”,并持续合法、有序推进防空洞的开发利用。近年来,重庆更是持续推进“山城洞天”人防工程服务民生专项行动,助力城市更新,推进防空洞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融合。
一方面,重庆坚持“平战结合,服务民生”的原则,深入挖掘防空洞的特殊空间形态、特殊资产、特殊位置、特殊历史和人文,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引进社会力量,有针对性对防空洞加以开发利用。尤其是,在满足防空功能的前提下,着重在服务民生上下功夫,尽可能为市民生活便利提供更好保障。
另一方面,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和人防工程本底,重庆还因地制宜、“一洞一策”对防空洞进行开发利用,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新业态新场景,既服务城市更新,又满足产业升级需要。
目前,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等区县的不少防空洞被开发出来,集聚了旅游、餐饮、购物等多种业态,形成了城市新靓点,在服务民生、带活商业、促进消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山城洞天”项目就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
如,近年来,在早期人防工程(临江门至十八梯地下商业街)的基础上,重庆通过改造、加固及新建,打造了解放碑地下环道。这项民心工程,有效缓解了解放碑地区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
位于沙坪坝区土湾街道沙滨路上的“洞舰1号”真实防空洞科幻主题景区,开园1年来实现营收1100多万元。在该项目带来的高人气吸引下,20多家商户陆续入住周边商铺,逐渐形成了体验防空洞、烫重庆火锅、赏滨江风景、游千年磁器口的精品文旅线路。
在九龙坡区,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的全国首个防空洞博物馆——重庆建川博物馆群落,开馆5年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
而最近出现的防空洞背篓菜市场,也是对防空洞的一次很好的开发利用。
“把暂时闲置的防空洞作为免费卖菜场地提供给菜农,既能有效盘活闲置资源,也能有效破解菜农卖菜难的问题,还能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蔬菜。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市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将参考借鉴相关模式、经验,在防空洞开发利用与便民惠民之间,画出越来越大的同心圆,不断探索发挥人防工程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新路子。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