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答卷|重庆打造“开放之城”开辟发展新格局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杨骏 实习生 李俊晓

2025-10-20 15:39

近两月,重庆开放领域捷报频传——

9月中旬,重庆开通首条至新西兰的国际航线;9月底,重庆铁路综合保税区正式通过验收,已具备封关运行条件;

10月初,重庆以“千里轻舟”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纽带,成功构建“海-铁-江”一体化国际联运模式;10月中旬,重庆开行重庆-中亚的TIR(即国际公路运输系统)线路……

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答题。重庆地处西部内陆腹地,能否做好必答题,事关高质量发展。

回望“十四五”,重庆聚焦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加速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延通道、拓平台、优环境,构建起一座“开放之城”。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向世人展现无限发展潜能,并以开放姿态不断开辟发展新格局。

▲2025年9月16日,位于沙坪坝区的团结村中心站龙门吊起降不停,每天至少4趟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从这里发运。通讯员 郭晋 摄 

面向“东南西北”统筹“铁公水空”

开放之网越织越密

10月2日,一列满载木薯淀粉、香蕉等货物的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班列抵达重庆团结村中心站。

木薯粉常被用来制作奶茶中的“珍珠”和“芋圆”,随着秋天奶茶饮品的畅销,木薯粉需求量逐渐增大。以前,木薯粉进入国内,主要是靠海运和公路两种方式。前者,耗时久,后者,成本高且无法大量运输。

陆海新通道为木薯粉运输提供了新选择。

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开行,重庆立即行动,发出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班列,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常态化运行。

彼时,包括老挝在内的东南亚地区,是木薯粉生产“大户”,不少企业看到了这条通道带来的潜力,纷纷投来“橄榄枝”。

“这些木薯粉从老挝到重庆,一箱到底,中途不用转换运输方式。”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义真说,老挝的木薯粉运抵重庆只需几天,时间优势都非常明显。

运输成本也在下降。今年3月,265吨老挝木薯粉通过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班列抵达江津小南垭站后,首次通过“铁路快通”模式实施监管。

“以前跨境铁路运输涉及较多手续环节,木薯粉等在口岸停留产生的相关成本也较高。现在老挝木薯粉通过‘铁路快通’模式,无须运营企业另行申报并办理转关手续,单箱成本降低几百元。”民生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郑铭野说。

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双降,让木薯粉加速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在重庆集中后分销全国。

有关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前8个月,重庆进口木薯及木薯淀粉数量和货值分别同比增长264.4%、184.3%,已成为重庆经陆海新通道运输的重要货物。

木薯粉的运输,是重庆深度参与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案例之一。

“十四五”以来,重庆经陆海新通道箱量和货值从2019年的5.02万标箱、100.43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25.18万标箱、466.96亿元;通道运输货物品类从开行之初的80余种增加至2024年的1200余种,品项达数万个。截至2025年6月底,通道对外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71个港口,较2019年增加56个国家及地区、405个港口。

陆海新通道帮助重庆开放“向南”延伸,而在“十四五”期间,重庆不断延伸开放大通道,已逐渐织密起一张面向“东南西北”,统筹“铁公水空”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网:

向西,中欧班列(渝新欧),翻山越岭,直达欧洲腹地,累计开行超过1.9万列,开行量和货值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向北,渝满俄班列,跨越风雪,与俄罗斯相接,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

向东,长江黄金水道,乘风破浪,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3亿吨,居全国内河前列。

空中,重庆航线飞跃全球,年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

推动各类开放平台能级跃升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9月29日,重庆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重庆·新加坡体验周”开启,新加坡的美食、服饰、文化等元素向重庆市民展示。

“我们希望能通过这场活动,让更多重庆朋友了解新加坡。”新加坡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兼新加坡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介绍,新加坡方面组织了包括新加坡航空、凯德集团、OSIM等在内的14家新加坡品牌与产品,从家居用品、保健到时尚与生活方式一应俱全。

“重庆·新加坡体验周”对许多新加坡企业而言,是一次打开重庆市场的机会。

新加坡国民化妆品品牌“枫缇”,此前从未进入重庆。这次其负责人不仅在体验周现场布置了展示区,更把他们公司的线上、线下联系方式直接摆了出来,希望能够找到代理商和合作方。

“‘重庆·新加坡体验周’已经成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下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在人文交往领域的标志性活动之一。”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谈到,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推动下,渝新航线增至每周24班,成为重庆密度最大国际航线。重庆跃升为新加坡人最热门网红旅游目的地,去年,新加坡来渝入境过夜游客数量达到8.6万人次。

不只是人文领域。“十四五”时期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实施的第二个五年,重庆与新加坡推动签约政府和商业合作项目累计347个、金额260亿美元,累计跨境融资金额217亿美元。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一张名片,也是重庆开放平台的一张名片。

“十四五”以来,重庆不断拓展开放平台功能,推动各类开放平台能级跃升,让这些平台为重庆对外开放提供载体,也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重庆自贸试验区是我市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其面积仅有全市的1.46‰,却累计探索形成了176项制度创新成果,集聚了全市超60%的外贸进出口量、超30%的实际使用外资。

综合保税区是开放的主阵地,“十四五”期间,重庆获批设立涪陵经开区、重庆国际铁路港综保区、永川综保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这也让重庆成为中西部地区综保区、西部内陆地区开放口岸最多的省市。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是全国首个兼具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这些枢纽汇聚汽车整车、药品、肉类等多种开放口岸功能。今年1—8月,重庆“五型”国家物流枢纽货物吞吐量超8000万吨、同比增长11%。

“重庆造”走向世界

“全球优品”加速入渝

今年9月,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MXGP)中国上海站开赛。重庆峻驰摩托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峻驰公司”)的越野摩托车也出现在赛场上。

“我们的越野摩托在国外市场已经得到了认可。”峻驰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相较于欧美本土品牌,峻驰摩托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同等性能的产品。今年以来,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的竞技越野摩托车已超3万辆,同比增长100%。

另一家渝企重庆虬龙科技有限公司也不遑多让。该公司率先主攻“越野+电动+摩托车”的组合,并掌握了核心技术。其首款产品“轻蜂”一经上市,就在各大国际赛场上表现抢眼。

截至2024年底,虬龙科技在国内拥有46家经销商门店,覆盖全国91%区域,产品销往近50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全球电动越野摩托车品类的标杆品牌。

“目前,摩托车已成为重庆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点。”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重庆摩托车出口达198.6亿元,同比增长37.9%。而在今年上半年,全国摩托车出口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重庆企业就占据半壁江山。

“重庆造”摩托车驰骋海外市场,源于重庆在外贸结构上的优化调整。

市商务委主任章勇武介绍,长期以来,重庆外贸以电子信息加工贸易为主导,而在“十四五”期间,重庆在稳住电子信息基本盘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外贸结构,挖掘更多外贸产品的潜力。

比如,“重庆造”汽车、摩托车等畅销海外市场,2024年全市汽摩整机和零部件的出口额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了278.1%、55.2%;石柱莼菜、武隆竹笋、开州桑叶蛋等特色农产品首次实现自营出口,2024年全市农产品出口额较“十三五”末增长103.7%。

此外,重庆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开拓国外市场、拿下国际订单。

比如,我市实施了“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并推广“渝贸全球”品牌,累计支持超3000家(次)企业参加400余个国际展会,直接收获意向订单超200亿元。

重庆还建设投用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金融、通关、物流与交易撮合等外贸全链条服务,让有意愿、有产品但是没有经验、没有渠道的企业也能够顺利地和外国人做生意。

如今,重庆做外贸的企业越来越多。2024年,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4739家,较“十三五”末增长了26%。这对重庆外贸的助力非常明显,“十四五”以来,全市外贸累计超过3.5万亿元,越来越多的“重庆造”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全球优品”涌入重庆。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