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 :既新能源车后,重庆的下一个风口是新能源船吗?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吴刚

2025-10-03 20:59

9月末,重庆首艘LNG动力江海直达万吨级船舶“重轮江海 1”号下水。笔者认为,一次看似寻常的船舶交付,其实蕴藏着一个值得思考的产业机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然占据一席之地的重庆,或许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关口:继新能源汽车之后,新能源船会是这座重工业城市的下一个战略风口吗?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拨开喧嚣,回归产业逻辑的基石。笔者梳理相关资料后发现,重庆发展新能源船舶及制造业,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市场、政策、产能和竞争环境四大独特优势之上。

首先,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国内最丰富的应用场景,构成了产业发展的“需求拉力”。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航运中心,其水路运输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层次分明、需求多样的巨大市场。从短途的两江游观光船、城市轮渡、港口作业拖轮,到长距离的干线货运,乃至通江达海的江海直达航线,几乎涵盖了内河航运的所有形态。

这种场景的多样性,恰好与新能源船舶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完美契合。例如,航线固定、里程较短的城市观光与公共交通领域,是纯电动船舶的理想试验田,技术成熟度高,补能设施也易于布局。而对于上面提到的“重轮江海 1”号所执行的重庆至宁波舟山港的长距离货运,大功率的LNG或未来的甲醇、氨燃料动力则是更现实的选择。这种需求侧的复杂性与确定性,为重庆的船舶制造业提供了清晰的研发方向和持续的订单来源,避免了“有技术无市场”的窘境。可以说,重庆发展新能源船舶,是市场内生的必然选择。

其次,国家战略与地方规划的同频共振,形成了强有力的政策推力。

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转型是必答题,而航运业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从交通运输部推动内河船舶油改气、油改电,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生态红线,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清晰而坚定。对航运企业而言,老旧高耗能船舶的淘汰与更新,已从经济问题转变为生存问题。

在这一宏观背景下,重庆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节点,自然成为政策落地的重点区域。无论是国家层面的老旧船舶报废更新补贴,还是地方政府出台的《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实施方案》,都为新能源船舶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支持和制度保障。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为产业初期的高昂成本和不确定性提供了缓冲垫,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参与热情。

再者,既有的工业基础,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产能支撑。

重庆并非从零开始。作为老牌工业基地,重庆拥有以中国船舶集团下属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骨干造船企业,以及数以百计的装备制造配套厂商,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船舶制造产业链。虽然现有产能多集中于传统燃油船舶,但船体建造、总装集成、供应链管理等核心能力是共通的。

更重要的是,重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和产业链资源。这些核心部件与新能源船舶的技术需求高度同源,可以实现跨领域的复用与迁移。重庆在转型新能源船舶制造时,无需重构整个供应链,而是可以在现有工业体系上进行嫁接和升级,这无疑将显著缩短产业培育周期,降低转型成本。

最后,独特的市场区位,赋予了重庆一个弯道超车的差异化竞争环境。

放眼全国,江苏、上海等沿海地区的造船实力雄厚,但在远洋巨轮的建造上已形成极高壁垒。重庆若与其在同一赛道正面竞争,并无优势。然而,新能源船舶的兴起,特别是内河航运的绿色化,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细分市场。

重庆的真正优势,在于其对长江等内河航运市场的深刻理解和掌控力。我们可以专注于开发最适合内河复杂航道、多变场景的新能源船型,从而建立技术和市场标准。与其在红海中争夺远洋订单,不如在广阔的内河蓝海中成为规则制定者。这是一种典型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也是重庆实现弯道超车的现实路径。

所以,庞大的在地市场、强劲的政策东风、坚实的工业基础以及独特的竞争区位,共同构成了重庆发展新能源船舶产业的逻辑闭环。诚然,前路依然面临技术瓶颈、成本压力和基础设施配套等挑战,但从产业发展的宏观视角审视,新能源船舶无疑是承接重庆汽车产业优势、推动城市工业能级跃迁的下一个战略支点。这个风口,逻辑坚实,未来可期。(完)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黄光红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