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圆桌会|抓住“AI+汽车”新风口 抢占万亿级产业新赛道
2025-09-29 21:15
主持人: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杨骏
嘉宾:
市经信委主任 王志杰
沙坪坝区委书记 祁美文
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汪子雄
重庆市汽车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陈学勤
梧桐科技总经理 曹斌
汽车是重庆的优势产业。近年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席卷全球,汽车产业迎来了新一轮革命。站在产业的“风口”,重庆提出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推动重庆汽车产业向万亿级、世界级迈进。
▲9月5日,重庆悦来国际博览中心,观众在智博会上了解新能源发动机。当日开幕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新能源汽车成为专业观众和市民关注的焦点。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如何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重庆日报邀请相关市级部门、区县和开放平台、协会以及企业,共同探讨。
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重庆底气十足
“万丈高楼平地起。重庆提出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之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汽车产业的基底。”陈学勤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汽车产业在产业能级、龙头企业品牌、产品、产业链、产业生态以及技术创新水平这6个方面都实现了明显的提升。
目前,重庆已形成以长安、赛力斯为龙头的整车体系,2024年“重庆造”汽车年产量254 万辆,位列全国第3,其中新能源汽车95.3万辆。问界、阿维塔、深蓝等车型强势突围,阿维塔连续6个月销量过万,深蓝成“央企新能源销冠”,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成效显著。
在上下游链条上,重庆的零部件产业实现“3 类系统、12 类总成、56 类部件”全覆盖,同时集聚超过1200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300家汽车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刀片电池、多合一电驱等产品领跑全国,功率半导体、模拟射频领域形成特色优势,动力电池回收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闭环。
“重庆在汽车行业研发投入强度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陈学勤表示,除长安、赛力斯的核心技术外,重庆还有车路云一体化、L3级自动驾驶等10项国家级试点落地,智慧公交、无人驾驶物流车加速普及。
“两江新区作为我市汽车产业主阵地,汽车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汪子雄介绍,目前,两江新区已经构建了长安系、赛力斯系“双引领”,千里科技、上汽等多点支撑格局,今年前8个月,两江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53.9万辆、占全市78%,增长82.7%。
在技术方面,两江新区的智能电驱、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一批新技术、新应用加快推出,长安、赛力斯、千里科技等龙头企业带动集聚上下游生态企业超1000家。此外,两江新区还建成汽车类研发平台及实验室80个,打造国家氢能动力质量检测中心、燃气汽车工程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平台,汽车产业研发投入强度达3.2%。
祁美文介绍,沙坪坝区以赛力斯等“链主”企业为牵引,梳理形成“研—产—供—销—服”全产业链图谱,聚焦轻量化车身、汽车电子、热管理等关键领域全力延链补链强链。
他表示,自去年10月以来,沙坪坝区已引进星宇车灯、美湖智造、东风李尔等行业头部、具有领先标杆作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55家,签约金额达191亿元,推动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提升33个百分点,汽车零部件领域突破470亿元产能规模。预计到2027年,将形成千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紧抓“AI定义汽车”的产业风口
有了产业基础后,重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方向何在?
答案是“AI”。
曹斌认为,随着AI、5G、大模型的快速融合,AI将全面取代过去的交互逻辑,汽车座舱也会被彻底颠覆。未来,基于语音和多模态交互的AI能力,将会是汽车座舱智能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此,梧桐科技发布了行业首个“飞行汽车智能座舱OS”,正是积极响应国家低空经济战略,实现从“陆向空”的跨越式布局。
曹斌还表示,梧桐科技既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参与者,也是“软件信息服务”的领先者,同时还是新兴产业集群里的创新者,体现了AI对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驱动作用。
他建议,重庆要深化AI技术与用户体验的深度融合,推动前瞻技术的快速工程化与产业化,构建开放共赢的“泛生态圈”合作平台。
就梧桐科技而言,目前依托腾讯云、腾讯混元大模型等AI技术基座以及腾讯地图、音乐、游戏、视频等生态连接方面的优势,正加深车企和用户之间的连接。
同时,梧桐科技还建立“产、学、研、用”高效协同机制,特别是在AI、大数据、操作系统等重要技术领域,打通从技术研发到量产应用的快速通道,加快实现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工协同。
其他嘉宾也认同“AI定义汽车”这一观点。王志杰就表示,AI的赋能是巩固提升技术创新支撑能力的关键,它将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因此重庆必须抢抓“软件定义汽车”到“AI定义汽车”的机遇。
祁美文说,沙坪坝区就明确,后续要聚焦创新策源、生态集聚、市场开拓、品牌影响,强化AI赋能,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应用场景,更好集聚专业人才,持续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汪子雄也表示,两江新区明确提出,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引导整车企业构建完善“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并全力支持“模力高地”建设,持续激发AI创新动能。
陈学勤表示,重庆的企业应该联合行业协会、企业伙伴及标准组织,构建“技术共享、标准互通、内容繁荣”的开放生态,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同推动重庆汽车产业的整体跃升。
六方面发力,力争到2027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00万辆
目标明确,路线清晰,重庆也有了更明确的实施方案。
王志杰表示,重庆要坚持龙头带动、创新制胜、品牌铸魂、生态聚能,按照“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共建生态”的思路,整体推进“车路云网图”,持续完善“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产业链生态,持续拓优势攀新高,努力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力争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00万辆。
“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重庆要久久为功。”王志杰表示,具体而言有六个方面——
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比如支持长安、赛力斯、千里科技等龙头企业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企业,提升重庆汽车世界级品牌影响力。
二是要发展壮大零部件体系。比如,推动全产业链高效协同,带动汽车电子、集成电路、轻量化材料、机器人、高端装备等相关产业协同跨越发展,促进“汽带摩”联动发展。
三是巩固提升技术创新支撑能力。加强关键人才引育,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智能汽车技术学院,加快打造以AI为核心引擎的汽车产业创新重要策源地。
四是构建完善智能制造体系。持续提升“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实战能力,深化技术改造、实数融合和AI赋能,推动汽车制造全链条全流程数智化升级,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五是培育打造后市场生态。协同完善商贸、物流、金融、检验检测等服务体系,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建设,推动汽车后市场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
六是拓展优化全球化布局。强化物流、金融、人才、标准等全方位支撑,深入实施“渝车出海”计划,鼓励企业拓展国外市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全面出口和海外布局,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祁美文谈到,立足开放创新资源优势,沙坪坝区会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以通道优势更好赋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坚持产业创新制胜,推动赛力斯集团打造“新能源汽车安全车身与智能底盘产业创新综合体”,支持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同时,沙坪坝区会强化内外贸一体化,用好非洲、东盟、欧洲、中亚、中东等5大对外合作专班,支持车企开拓多元化国际化市场,全力推动“渝车出海”,服务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卓越品牌矩阵。
汪子雄表示,两江新区将在产业控制力、创新策源力、品牌影响力、行业竞争力、生态集聚力等方面实现显著跃升,扎实推动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迈上新台阶。
比如在产业控制力方面,两江新区将加快形成服务全市、辐射西部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围绕整车精准发力,助力整车企业品牌向上、价值增值,全面打通关键零部件、应用及配套的全链条布局。
再如在生态聚集力方面,两江新区将“前端”协同补链强链,靶向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上下游配套企业,帮助引导大小“三电”等企业加强与整车企业的供需对接和深度合作。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