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以AI为重点 迎接汽车智能时代的全面挑战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杨骏 实习生 李俊晓

2025-09-28 19:05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迎来新一轮革命,电动化、智能化席卷整个行业,中国汽车抓住了这一发展机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上半场的“电动化”之争尚未结束,下半场的“智能化”比拼却已经开启。如何在大势下勇立潮头,迎风而上?

9月28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齐聚重庆,就中国汽车发展谈经论道,也为重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访谈现场。主办方供图

上述4位行业领袖都认为,人工智能(AI)正在重塑整个汽车产业的生态,也将是汽车行业“智能化”的主要技术支撑。重庆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应以AI为重点,迎接汽车智能时代的全面挑战。

AI让汽车从交通工具变成“移动智能体”

提及AI与汽车结合,朱华荣用“觉醒时刻”来回忆长安汽车当年的一个抉择。

他说,早在2017年时,整个汽车行业其实就在围绕新能源、智能化等话题展开讨论。也是在那时,长安汽车意识到行业的“风口”已经到来,应该提前做好布局。

“我们当时就认为,数字汽车必然是行业的未来。”朱华荣说,也是在那一年,长安汽车就提出了数字化转型,因为公司上下都认为,将来的汽车将不再是汽车,而是一个智能“机器人”。

对于这一说法,张兴海非常认同。他说,随着新能源、智能化的来临,汽车这个产品也在发生变化,从以前的交通工具变成一个“移动智能体”。而AI则是推动这个变化的必然技术路径。

他谈到,赛力斯经常会思考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车,又想要什么样的功能。而在AI时代,这个问题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必须是更智能,也更懂人的产品。

“对汽车产业而言,AI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张兴海说。

李书福认为,AI技术本身也在“觉醒”,当它积累学习足够多,甚至将整个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整合起来时,它就已经在对汽车行业进行颠覆性的革命了。因此,AI发展到一个阶段后,其实是人类几千年的智慧聚集到一起的体现,当它运用到车上时,已经不是一个“老司机”,而是一个超越“老司机”的智慧大脑。

印奇表示,AI技术已经完成了从解决具体问题的1.0时代,向解决具有通用性、能解决数学编程等智力问题的2.0时代跃迁。但AI最大的价值之一,还是解决当下世界的实际问题,智能驾驶正是这一理念的最佳实践。

AI与汽车,如同“大脑+灵魂”,未来它将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并孵化出各种场景与终端。所以,AI作为汽车的基座大模型,核心使命就是让汽车足够聪明,也足够有个性化。未来,AI将作为“赋能者”,为汽车工业插上翅膀,实现质的飞跃。

未来汽车将成为“超级空间”与“全能伴侣”

当“AI+汽车”成为业界公认的发展趋势时,未来的汽车又将是什么模样?四位嘉宾在现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朱华荣认为,未来的汽车可以扮演“四重角色”:生活的助手、工作的帮手、挣钱的能手,以及情感的伴侣。以挣钱的能手为例,长安汽车已经实现了反向充电的技术,也就是通过白天和夜晚的电价差,赚取差价。

“随着自动驾驶的普及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未来可能你坐在办公室,而你的汽车则帮你跑网约车,为你创收。”朱华荣说。

李书福描绘的,则是一个更加立体的出行格局。他认为,随着AI的进步,汽车可能与低空飞行、水上工具无缝衔接,形成一个陆海空的交通整体解决方案。而这也需要高效率的算力,和立体交通网络的构建。

“通过地面和空中的相互配合,以智能交通系统取代传统地面交通,不仅可以缓解拥堵,还能实现交通的彻底解放。”李书福说。

印奇认为,未来的汽车,应该是一个超级空间和全能伴侣。它将是人们工作的好伙伴、生活的好秘书、情感的好伴侣。以后的年轻人,可能每天在汽车上停留的时间,应该是仅次于家、公司的第三空间,他们对汽车的使用,估计与现在对手机的使用差不多。

“有情感、更智慧、更安全、可信赖的移动智能体和生活伴侣。”张兴海对于未来汽车的定位言简意赅。

值得一提的是,嘉宾们都认为,虽然未来汽车充满了想象,但安全依旧是首要的前提。

如,李书福就谈到,智能化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反而要通过AI等技术让其更安全。张兴海也表示,未来汽车是软件定义汽车,但也要做到主动避险、规划路线的“不惹事”和“硬车身、强材料”的“不怕事”,让消费者感到更极致的安全。

独立与开放可以“协同共生”

面对AI重塑产业生态的洪流,各家汽车企业都在面临一个核心问题:是构建一个自主可控的生态闭环,还是实现跨界合作的开放格局?

对此,嘉宾们给出了一致的答案:两者并不矛盾,而是协同共生。

李书福清晰地指出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开放合作与自主可控不矛盾。对于共性的问题,各家一定要保持合作、开放的态度,没有必要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个性的东西,大家则要自主可控,突出自己的特点,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市场的需求。

朱华荣则表示,长安汽车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坚持开放合作,比如聚合行业力量,另一方面坚持自主创新。但其中最必须掌控的,是对车及其生态的主导权,以及对集成技术或管理的负责权。

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是汽车行业跨界合作的典范。在张兴海看来,双方其实是一种“长板效应”,也就是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强项,实现携手共赢。比如赛力斯的强项是制造,华为的强项是软件,双方如此合作,在AI+汽车时代,是一个必然选择。

印奇说,AI本身就是一个赋能者,而非终端产品。汽车、具身机器人等都是AI最好的载体。所以,未来更多的AI技术企业,或者软件企业,都需要通过与车企的深度协同,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价值。

这场关于AI+汽车的讨论,其实也给重庆汽车的未来提供了方向。

重庆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作为传统的汽车制造业基地,正在加速打造全球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AI正是重庆实现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

“未来的产业竞争一定是生态的竞争。”该负责人表示,后续,重庆要建设一个汽车产业生态的枢纽型城市,并打造战略协同的促进中心、要素资源配置中心、价值网络的融合中心、产业创新组织中心、高端人才聚集中心。这五个中心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共生,也就能推动重庆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

他还表示,重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未来将着力实现龙头带动、创新制胜、品牌塑造、生态聚能的“四措并举”。同时,重庆会推动整车、零部件、后服务的三位一体整体跃升。此外,重庆还会不断提升汽车行业的产业控制力、创新策源力、品牌影响力、综合竞争力和生态聚集力,并为各市场主体做好服务。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