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重庆传统批发市场:如何打赢“生存保卫战”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周盈 邱小雅

2025-09-12 16:30

曾经,全国各地的商品集散地,承载了无数商人的梦想,也见证了中国市场经济从萌芽到壮大的历程。然而,随着电商崛起、城市更新和消费升级,不少传统批发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局——市场客流越来越少,大量商户在“逃离”与“坚守”之间进退两难。

当电商直播的成交额以分钟计破亿,当社区团购的网格仓覆盖城市毛细血管,当跨境电商的物流链连接全球市场,那些曾承载着城市商贸荣光的传统批发市场,正站在十字路口,面对这场“生存保卫战”:传统批发市场如何在这场时代大考中成功突围?

跟不上“步伐”的传统批发市场

朝天门市场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曾是全国十大批发市场之一。1991年市场正式开业,到2009年,朝天门市场群年交易额达到138亿元。

“20多年前的朝天门,白天是属于顾客的,夜晚才是商家的战场。”1993年,从广安来渝创业的刘建国在朝天门批发市场开了一间鞋摊,亲身经历了这个市场最辉煌的时期。

刘建国清晰记得,那些年凌晨三点的朝天门从未沉睡,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包裹打包声不绝于耳,从贵州、云南、重庆各区县来的商贩们,争抢着在天亮前把货物塞进编织袋赶着发货,有的服装当天上午就能出现在区县市场。

转变发生在2010年前后,刘建国明显感觉到批发市场开始走下坡路。“电商经过多年发展,在那时迅猛爆发,大家开始网购衣服,最直接影响了线下服装店。”他坦言,下游货不好卖,最终影响的是上游批发市场。合作了十几年的贵州老客户来得越来越少,凌晨市场的人流不再摩肩接踵。一开始以为只是暂时的,后来才发现,是时代变了。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冲击使得批发市场交易价格变得公开透明,让批发商们失去了盈利空间。

“过去淘宝店主会从批发市场进货,现在他们纷纷跨过批发商,和工厂直接对接下单,导致批发商利润被压缩。”刘建国说,包括“炒货”在内的传统商业模式受到巨大冲击——部分商户通常没有工厂资源,他们通过从一个更低价的批发商手中买货,再倒卖给下家批发商的方式赚取差价,但这种模式在电商时代难以为继。

事实上,朝天门批发市场的衰落并非孤例。放眼全国,广州沙河批发市场、北京潘家园市场等曾经盛极一时的传统批发市场也相继落寞。

“传统批发市场缺乏品牌化、个性化的特点,让它们在竞争中落了下风。”重庆工商大学应用经济系主任李然说,传统批发市场普遍存在定位模糊、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服务功能不健全,内部业态同质化严重、创新动力不足。而且在选址、交通组织、物流配套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硬件条件滞后不仅制约市场形象提升,也埋下诸多安全隐患。

从批发集散地到商贸新地标

“如果朝天门市场不进行业态调整和转型升级,终将会被淘汰。”2016年,市商务委有关负责人在一场政策解读会上如是说。

面对挑战,朝天门市场开启了艰难而坚定的转型之路。市场按照“1年综合整治基本完成,2年业态调整主体到位,3年市场转型升级成功”的目标,推动朝天门市场提档。2014年,规划用地2836亩,总投资约260亿元的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城破土动工。这座集商、旅、文、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商贸体,于2016年7月1日试营业,9月2日正式开业

刘建国亲身经历了从困惑、接受到积极参与的全过程。

他坦言:“以前主要做70后、80后的生意,如今消费主体变成了90后、00后,需求完全不同,不能再沿用老方法经营。”和刘建国一样,许多商户积极转变经营模式,从批发转向零售,作息时间也从“黑白颠倒”调整为正常营业。

市场的硬件设施也在全面升级。例如大融汇投入超千万元改造设施,打造时尚消费新场景,配套1200个停车位和150个充电桩。每层设置母婴室与休息区,1楼设有儿童游玩区,12楼还布置了打卡点。

营业时间同步调整。据朝天门渝派精品服饰城相关人士介绍,目前营业时间基本为早8点至下午5点,部分一楼商户延长至晚上9点。朝天门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在部分商场推行“夏令时”,参照零售商场模式,从早9点营业至晚10点。

营销模式也发生革命性变化。刘建国开始尝试直播带货,组建线上团队,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推广品牌。据朝天门市场商会统计,目前该市场服装销量中,线上营销占比已达20%。微商、直播带货、积分制、会员制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商户越来越重视私域流量运营。

朝天门街道负责人表示,传统批发市场在硬件、设备等方面亟需提升。经过多年改造,朝天门市场正逐步向现代化商场转型,并引入酒店、美食城、咖啡店、民宿等一站式配套服务,显著提升消费便捷性。

该负责人还指出,当前朝天门市场周边汇聚了十八梯、长江索道、洪崖洞、解放碑、来福士等热门景点,集聚大量游客,已成为集大景区、大港区、大市场于一体的现代商贸新地标。未来市场还将从硬件、管理、外观三方面推进30个细化项目的升级,进一步丰富商品、优化体验,全力发展商圈经济,助力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转型已初见成效。解放碑-朝天门商圈与重庆来福士购物中心已成功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和智慧商店。

放眼全国,传统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正在多地推进。在株洲,新华丽服装市场通过三维焕新策略完成了从“传统批发档口”到“沉浸式产业服务场域”的蜕变。市场打破传统“背靠背独立门面”的封闭格局,将10-20㎡的“鸟笼式档口”升级为40-50㎡开放式大开间;广州白马服装市场通过“直播基地+供应链金融”模式,帮助商户对接MCN机构,2024年直播带货占比达40%;在杭州,供销合作社推出“共富菜市”模式,通过一座智能中台、百家公益菜市、千户摊主联动,打通从田间到“云端”的“最后一公里”,升级居民身边的“菜篮子”体验……

这些案例揭示出传统批发市场转型的共同路径:硬件升级、业态创新、数字化赋能与政策引导。

借力跨境电商与直播开拓新蓝海

事实上,早在2020年,重庆就明确提出要推动传统批发市场“触网”升级,推进中心城区传统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外迁,打造集交易支付、信息撮合、供应链整合等于一体的综合市场。

那么,具体应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李然提出,传统批发市场应积极推进“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转型路径。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批发市场需不断推动产品与技术革新,契合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李然强调,应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产品智能化与个性化水平,提供独特商品与定制服务,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

在数字化方面,应推动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覆盖商品管理、物流配送及客户服务等环节。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控库存与销售动态,优化物流路径,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同时,可积极搭建线上交易平台,实现线下线上融合,提供交易、支付、配送等一站式服务,构建无缝消费体验,形成线上线下互补发展格局。并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趋势与规则的研究。

“义乌近年来与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开拓海外市场。比如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许多商户开始直接对接国外采购商,这种方式帮助义乌找到了新的增长点。”李然说,义乌还引入了直播带货的形式,通过线上互动吸引远程采购商,目前成效也比较明显。

李然表示,重庆乃至全国的传统批发市场,正站在从“传统交易场所”迈向“现代供应链枢纽”的关键转折点,唯有主动求变才能重新立足市场。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周雨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