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招项目 建平台 组联盟 让更多“重庆造”新能源汽车用上“重庆芯”
2025-09-03 19:45
有着“工业粮食”之称的芯片,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关键配件”——传统燃油车所需芯片数量约700颗/辆,新能源汽车芯片数量则需1600颗/辆,更高级的智能汽车芯片数量多达3000颗/辆。
提高芯片本地生产配套率,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点。
这两个月来,重庆在汽车芯片产业布局上频频发力——7月底,8个集成电路重点项目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集中签约,将聚焦车规级芯片、功率半导体等进行研发生产;8月底,市发展改革委、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与工信部电子五所、华大九天科技公司分别达成合作,在渝建设汽车芯片检测基地和汽车芯片EDA创新服务平台;9月初,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芯片产业联盟成立,将创建“立足重庆,服务全国”汽车芯片产业生态圈。
▲近日,我市成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芯片产业联盟。(市经信委供图)
如何让更多“重庆造”新能源汽车用上“重庆芯”?记者进行了调查。
为“重庆造”汽车提供本地“芯动力”
今年7月28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总投资42.5亿元的华润封测扩能、东微电子半导体设备西南总部等8个集成电路重点项目达成签约,这些项目聚焦车规级芯片、功率半导体等方向,覆盖领域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这是我市在汽车芯片产业布局上的又一次发力。”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汽车对于芯片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汽车芯片成为汽车“心脏”和产业竞争核心要素。
然而,受地缘政治冲突、全球范围内芯片产能分配不均、芯片产能扩张相对缓慢等因素影响,全球芯片供应始终未能跟上汽车需求步伐。特别是2020年前后,全球一度爆发“ 缺芯”浪潮,至今汽车芯片短缺依然是制约车企发展的“命门”。
怎样为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充足的本地“芯动力”?
在市级层面统筹规划下,作为重庆创新先行区的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和两江新区,持续在芯片产业上发力。
其中,位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的西永微电园,从2016年起就谋划布局汽车电子产业。
彼时的西永微电园已建成为全球重要的笔电生产基地,但缺乏自主研发的芯片核心产品。为此,园区持续引进芯片企业,如华润微电子、联合微电子、中国电科集团等行业头部企业相继落户,着手研发包括汽车芯片在内的“芯动力”产品。
截至目前,重庆已初步形成覆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原材料配套”全链条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实现车用通信、电源管理等多类别车规级芯片量产,已有数十款“重庆造”芯片装配到长安汽车、赛力斯等新能源车型上。
组建联盟加速融合汽车及电子产业
虽然部分“重庆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用上“重庆芯”,但这些芯片数量整体偏少,而且“重庆芯”主要集中在充电、座舱等区域,在自动驾驶、驱动等板块的高端芯片仍供应不足。
对此,国电科芯片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解释称,高端芯片需要更先进工艺,需要更加庞大的研发团队和高昂资金投入。他认为,随着重庆汽车产业加速发展,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完善,汽车芯片供应将逐步满足重庆汽车产业需求。
西永微电园提出一个破解“重庆芯”供应不足的“招数”——让汽车和电子这两个万亿级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能够为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提供大量市场需求,后者亦可为前者‘延链、补链、强链’发挥作用。”西永微电园负责人认为,当前我市可加大这两个产业“纵向贯通、横向融合”实现深度交融的力度。
比如,芯片制造企业可与本地车企“无缝对接”,了解后者芯片需求,搭建彼此“供需对接”平台,实现以汽车芯片研发支撑整车产业发展,以整车产业升级推动汽车芯片研发的“内循环”。
“这样的构想,正是我们组建‘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芯片产业联盟’的初衷。”作为该联盟理事长,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表示,联盟集聚了整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汽车芯片企业、金融机构等66家成员单位,将促进行业跨界融合,推动整车企业与芯片企业加强对接合作。
培育“开源生态”壮大汽车软件产业
高质量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离不开产业链多方“协同共振”,除了芯片供给,软件产品的助力同样不可或缺,尤其是随着汽车逐步从机械驱动向软件驱动转变,“软件定义汽车”已成为行业共识。
为此,近年重庆持续聚焦汽车软件领域实施“揭榜挂帅”项目攻关,通过培育“开源生态”为软件产业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今年8月底,在渝举行的“2025智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大会暨第四届中国汽车芯片大会”就聚焦“开源生态”,汇聚多名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展开“头脑风暴”,探讨汽车软件开源共建深化应用和“开源生态”培育,分享了一批“金点子”。
在这次大会上,普华基础软件公布全球首个面向量产的车用操作系统开源“星辉计划”,将通过建立“芯片协同-工程服务-测试认证-量产应用-人才培育”体系,让软件产业的技术、资源、能力在体系里流动,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软件助力”。
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已建成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等多个软件产业创新平台,引进培育普华基础软件、长安汽车软件等一批领军企业。在2024年,全市汽车软件产业实现营收301.4亿元,同比增长27.4%,初步形成“车路云网图”全产业链汽车软件生态,“开源生态”建设已见成效。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