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圆桌会|深化改革攻坚 不断提升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服务能级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杨骏

2025-08-23 16:26

嘉宾: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党组书记、主任 杨琳

重庆海关党委书记、关长 谢斌

江津区委书记 唐大军

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郑航

主持人: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杨骏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深化改革攻坚不断提升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服务能级,以内陆制度型开放为着力点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提高重庆以一域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增强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集聚配置能力的显示度。

▲8月18日,重庆兴隆场编组站,南来北往的国际、国内货物列车在这里重新排列组合,驶向世界各地。首席记者 龙帆 摄

近年来,重庆一直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目前已具有承启东西、牵引南北、通江达海独特优势。后续,重庆该如何持续放大这些优势,加速内陆开放步伐?8月23日,重庆日报记者对嘉宾进行了采访。

强化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基础设施“硬”支撑

物流是对外开放的“硬”支撑,只有不断强化重庆现代化集疏运体系,才能加速我市对外开放的步伐。

杨琳表示,全市将坚持一体化统合协同,谋划实施港口与公路、铁路、水路、产业园区的连接项目,着力打通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加快形成现代化多式联运体系。具体而言,重庆要在完善“五型”国家枢纽功能、推动多式联运高效衔接、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集中发力,并持续拓展中新、中缅、中老通道,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长江航运、中欧班列等高效联动,提升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一体化”组织质效,加快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高效便捷物流体系。

在物流通道建设方面,江津区走在全市前列。唐大军介绍,江津始终将建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作为核心抓手,推动枢纽能级整体跃升。目前,江津正集中力量建设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珞璜港等关键枢纽,并借助重庆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江津珞璜港获批、小南垭站成功纳入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等政策,形成10余条国际国内通道路线。今年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累计开行1031列,总货值超57亿元,同比增长22%,占全市41%。

两江新区是全市开放平台、开放通道、开放政策最密集的区域,目前正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助力重庆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郑航表示,两江新区会在开放通道建设方面不断努力取得新成效。比如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持续推进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口岸功能优化和国际通道集聚上量。同时,进一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等大通道在两江新区实现无缝衔接,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重庆海关会以更大力度助推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谢斌则表示,重庆海关会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直属海关协作机制牵头作用,持续深化物流通关改革试点和“陆海通”监管模式创新,加速打造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和外贸综合服务体系,支持重庆放大承启东西、牵引南北、通达江海的独特优势,全力助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在重庆高效联动发展。

以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为牵引发展枢纽经济

提升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赋能能级,应该围绕构建“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产业聚要素”的高水平循环。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则是构建这一循环的重要载体。

杨琳认为,产业园在整体发展上要坚持“大项目牵引、小项目联动”,聚焦主导产业谋划招引标志性项目落地,并围绕枢纽港产业园重要港口、铁路场站完善基础设施,打通产业园与大通道之间堵点,全面提升枢纽港产业园显示度。推动物流通道、产业集群与国家物流枢纽联动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枢纽经济发展新动能。依托口岸、综保区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加工贸易、跨境电商等业态,推动枢纽经济做大做强。

“我们坚持‘筑通道’与‘兴产业’并举,以枢纽港产业园为核心载体,构建‘通道+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新生态。”唐大军介绍,江津围绕先进装备、先进材料、现代物流和供应链服务,推动央企、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枢纽港产业园。今年上半年,重庆枢纽港产业园签约项目33个,协议引资近170亿元。全区有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突破150家,上半年,外贸进出口额达55.8亿元,保税维修、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后续,江津将全力以赴发展重大产业、提升枢纽能级、扩大国际合作,比如依托中老泰“三国三园”合作机制,推进与东盟等通道沿线国家通道互联、商贸互促、产业互动、文化互鉴。

除了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外,我市还有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它们也是我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力军”。为此谢斌表示,重庆海关将依托重庆综保区数量居中西部首位的独有优势,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全力支持7大综保区协同创新、差异发展,推动综保区从以笔电装配加工为主,向笔电中间品分拨、精密机床制造、航空发动机维修等多领域拓展升级,打造“生物制造+物流分拨+贸易流通+维修再制造”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持续培育涵养外贸发展新业态新动能,进一步筑牢外向型经济发展“压舱石”,巩固外贸整体好转势头。

郑航则表示,两江新区将在开放平台建设和开放型经济发展上持续发力。比如,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两江片区提升等行动,提升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能级,增强两江新区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集聚配置能力。再如,两江新区将抢抓共建“一带一路”、RCEP等机遇,持续推进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不断稳外资稳外贸,同时加大力度培育“保税+总部贸易”、保税+跨境电商”、进口水果分拨业务等新兴业态。

持续优化对外开放营商环境

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要有“硬”支撑,也要有“软”实力,其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便是重要环节。

郑航谈到,两江新区将发力制度型开放,加快完善陆上国际贸易规则,积极构建国际多式联运体系,创新多式联运服务规则,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稳步推动电信、文旅等重点行业领域开放,发展数字贸易,深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同时,两江新区还会深化中新、渝港合作,加快招引一批国际贸易、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等项目,积极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国际商务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并依托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等平台,加快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谢斌表示,重庆海关会以更高标准助推提升内陆制度型开放水平,比如充分发挥全球“智慧海关”在线合作平台中方秘书处的特殊优势,用好海关外事资源,全力推动在渝签署新一轮中新关际合作备忘录,全力办好中国—东盟海关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互联互通第二次会议暨促进中国(重庆)—东盟通关便利化圆桌会议、第九届中国—东盟动植物检疫和食品安全合作部长级会议等重要外事工作,持续提升内陆制度型开放水平,扩大重庆城市影响力,助推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

杨琳谈到,目前我市在加快提升国际物流全链条服务体系“软”能力,比如研究形成从订购到交货的国际物流全链条服务体系架构和实践路径,以融合区块链和AI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陆海新通道为底座,做优做强贸易、物流、金融“三合一”综合服务平台。同时,重庆将更好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做实“13+2”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强力推动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统一规则、统一品牌、统一运作”,不断完善物流、贸易、商事、法律等“一揽子、一站式”服务功能,力争到2029年全面建成立足西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服务体系。

“我们正不断深化‘制度+服务’改革创新,持续塑造开放新优势。”唐大军表示,目前江津正积极探索“三国三园”合作新路径,东盟货运代理联合会中方办事处落户江津。打造枢纽港产业园“产业大脑”,上线产业链图谱,创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定制专项金融产品,提高融资便利化水平。设立西部陆海新通道司法服务驿站,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