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三伏天里,重庆清凉经济何以乘“夏”而上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唐琴

2025-08-04 15:02

据气象局发布数据,6月份全国平均气温21.1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偏高0.9摄氏度,与2022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6月份全国平均高温日数达12.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3天。

多个在线旅游平台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7月以来,“避暑游”搜索量大幅上涨,西北、东北、西南地区成热门目的地。除了长线游,亲水乐园和室内雪场也成为市民游客周边游的热门选择。在“什么值得买”平台上,今年6月,“防暑”关键词商品GMV(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65.13%。

高温天气下,重庆“清凉经济”持续升温,从清凉商品的迭代升级,到避暑业态的多元拓展,再到夜间消费的活力迸发,多元化的清凉选择不仅为市民带来了惬意体验,也成为点燃消费市场的新引擎。

清凉好物走俏 产品不断“上新”

高温天里,大件清凉电器仍是家庭降温的“刚需”。在两江新区的苏宁易购Pro店,空调展区前顾客络绎不绝。据店长介绍,7月份该店的冰箱销售量同比增长150%、空调销售量同比增长200%,迎来销售高峰期。

苏宁易购正开展清凉节活动,推出爆款空调一口价,部分商品叠加国补、厂补、店补等多重优惠后至高立省50%。为让夏日清凉更快送达,苏宁易购还推出空调最快24小时送装、风扇最快30分钟送达等服务承诺。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者对清凉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消暑产品不仅在功能上更趋多元,更在场景适配性上不断突破。

在光环购物公园的名创优品门店,五花八门的手持风扇、挂脖风扇、桌面风扇等占据货架C位,这些小风扇均价在29.9元至59.9元之间,价格亲民。

▲名创优品店内琳琅满目的便携小风扇。宋丹蕾 摄

“这是今年最火的冰感手持小风扇,7个小时长续航,5档风速可调节。”据店员介绍,这种产品夏天通勤上班、外出旅游都很实用。此外,店里的冰凉贴、降温项圈、降温冰巾等产品同样热销。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解暑和健康防护需求也呈现爆发式增长,碳酸饮料、冰淇淋等品类成交量环比增长超过75%,清凉眼罩销量环比增长超10倍,成为今年夏天的爆款。

避暑游玩升温 多样业态受追捧

夏季室内场馆成为市民避暑新选择,而业态的创新与融合,正让“清凉体验”从单一消暑向多元消费场景延伸。

“这里的滑雪道又长又宽敞,特别适合初学者,暑假在这练习,冬天就能去户外滑雪炫技了。”市民赵先生是重庆际华园的常客,室内滑雪馆让他在反季节也能一解“雪瘾”。

重庆际华园拥有室内跳伞、室内滑雪、室内攀岩、室内冲浪四大极限运动,并且今年焕新升级的极限运动中心,还新增卡丁车、冒险世界、童乐星际等项目,成为暑期亲子游玩的热门去处。

▲重庆际华园室内冲浪。宋丹蕾 摄

《全国冰雪运动参与和消费报告》显示,我国南部省份民众喜爱冰雪运动的占比高达 51%。在南方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下,“北雪南移”已经成为中国冰雪运动产业新趋势。

在此背景下,重庆首个国际标准滑冰场——重庆之丘国际冰上运动中心落地两江新区悦来。该运动中心与市冬运中心已建立起深度合作,这里将成为重庆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冰球训练基地,未来还会举办更多高级别国际、国内赛事,让重庆人在家门口就能参赛、观赛。

与此同时,随着“轻户外”热潮兴起,漂流等业态成为年轻群体的“夏日标配”。

今年夏天,两江新区水土新城的竹溪河漂流正式开放。游客随波穿梭于峡谷间,可近距离感受两岸奇峰耸立、河道怪石嶙峋的原始生态之美。

▲竹溪河漂流。景区供图

夜场夜游火爆 夜间经济活力足

夜间消费场景的丰富与升级,让夏夜成为消费增长的“黄金时段”。

流光溢彩的造浪池、动感的音乐……夜幕降临后,两江新区的玛雅海滩造浪池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为丰富夏季旅游市场,玛雅海滩水公园自7月2日起开启夜场模式,夜场运营时间为16时至22时。

“今年暑期玛雅结合泰式主题,在夜场推出超多玩水新体验,如泼水大作战、泼水大巡游、电音狂欢派对等等。”重庆欢乐谷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夏季气温较高,游客更倾向于夜场游玩。今年7月,入园游客量同比增长30%。

▲玛雅海滩造浪池人头攒动。景区供图

在两江国际影视城,每周五至周日的夜晚别有一番热闹。华灯初上时,夏日派对泼水节便拉开序幕,人们或端着水盆、或举着水枪,和家人朋友一起泼水大战,感受透心凉的畅快。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泼水节门票已累计销售11000张。

民心佳园夜市也同样充满烟火气,烤串、冰粉、凉面等特色小吃摊位沿街排开。每到周末晚上6点后,人流量逐渐增加,7点到9点更是迎来高峰。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7月以来,“夜游”相关搜索量和评论量环比上月均增长100%左右,且每逢周末就会迎来搜索小高峰。如今,旅游休闲活动已从白昼延伸至夜晚,18时至22时成为高活跃度的夜间经济“黄金4小时”。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