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新通道的全“渝”故事⑤|渝中区克服“三无”困难,靠“服务”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速器”空降记
2025-05-16 07:35
“乌拉圭紫水晶真漂亮!”“这里的进口护肤品比专柜便宜好多!”
5月4日,渝中区解放碑WFC三层的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人流如织。这里有乌拉圭、哥伦比亚、泰国、日本等多个国别馆和专业馆,琳琅满目的异域商品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市民。
▲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市民挑选商品。(资料图片)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渝中区一无货运港口,二无铁路枢纽,三无高速公路网,为何成为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的落户地?答案或许就在这组数据中——2024年,渝中区经该通道运输货值虽然只有8663万元,但围绕通道开展的跨境结算量却突破4200亿元,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扮演“加速器”的角色。
“加速器”是如何空降渝中区的?答案就藏在“服务”二字里。

“乌拉圭、柬埔寨、日本、菲律宾、意大利和白俄罗斯的驻渝总领事馆都在这里。”在WFC大门外,渝中区商务委相关人士指着这栋楼的高层说,渝中区拥有15家总领事馆,是重庆乃至西部的领事机构聚集地。
渝中区抓住这一优势,通过放大“领馆效应”,打造陆海新通道的“顶流关系网”。
今年3月,马黛茶品鉴会在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的乌拉圭国别馆举行,乌拉圭驻重庆代总领事瓦伦丁现场与市民、企业代表互动。
“这几年,我们举办了50多场类似的活动,如缅甸商品展、菲律宾艺术与工艺展等。”渝中区商务委上述人士介绍,该区还举办了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精品展洽会等经贸活动11场,协助办好2024重庆国际友好城市合作大会等。
高质量的推广活动和外事服务,带“火”了国际交往,也带来外事和国际商贸双丰收:缅甸驻重庆总领事馆选址解放碑;意大利、波兰、荷兰等国商协会扎根渝中;全国首条国际友城美食街开街迎客;成渝涉外商会联盟集聚国际经贸促进机构28家;全球金融科技学院重庆学院签约落地……
有了这些成果,渝中区进一步争取到各国工商会的支持,成为陆海新通道联盟秘书处所在地,并链接自身优势资源,实现通道服务能力“滚雪球”。例如,该区与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合作,打造国际货代集聚区核心区,落地全贸通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目前服务企业超过70家。
渝中区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拓展通道双向贸易,支持市场采购贸易、二手车出口等试点;建设东盟跨境电商产业园,2024年推动全区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14.5%,实际使用外资增长41倍、增速全市第一。
最近三个月,渝中区直接推动的跨国商业合作项目多达17个,有力助推了陆海新通道上的商贸“列车”驶向更广阔的世界。

一条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不仅需要铁路、港口等“硬联通”,更离不开金融、法律、信息等“软服务”体系的支撑。这正是渝中区的强项。
“我们遇到了数据跨境合规的难题!”去年,重庆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的负责人焦急地找到渝中区的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该企业在陆海新通道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大量的业务敏感数据和个人信息需要在全球流转,但近年来多国收紧了数据跨境管控,公司的海外业务面临存亡危机。
“我们的挑战在于,必须同时精通并遵守中国、欧盟、美国等地的复杂法规,确保数据传输万无一失。”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数据合规服务团队负责人王丹律师回忆道,团队半年时间里为企业设计出合规框架,并全程参与谈判,为企业在国际舞台上争取到了合法权益。
这样的案例,在渝中区屡见不鲜。作为重庆乃至西部的现代服务业高地,渝中区聚集了全市约14.2%的律师事务所(127家)、超过1/5的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1/4的资产评估机构,其中不乏中豪、段和段、静昇、中联等知名律所,以及普华永道、德勤、安永等国际服务机构。
依托雄厚的专业服务力量,渝中区主动作为,为企业在陆海新通道上的跨国经营提供坚实后盾。2021年,在渝中区政府支持下,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牵头组建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投资贸易服务联盟”,为中国西部及东盟企业提供法律、财务、关务、人力、投融资等一站式服务。
至今,该联盟已成功服务了上百个项目,企业得到了涵盖法律、报关、财务、人力等全方位的专业支持,省心、省力又安全。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渝中区近期还积极支持本地律所与新加坡、越南、泰国等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的优秀律所建立合作关系,并大力推进聘请外籍律师担任外国法律顾问试点工作,目前已有8名来自新、越、泰等国的资深律师被区内律所聘用。

“以前我们的硫酸铵走江海联运去东南亚,路上要一个多月。”涪陵一家大型化工企业的负责人回忆起两年前的出口经历,仍记忆犹新。
改变发生在民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介入之后。这家扎根渝中的百年物流劲旅,为这家化工企业量身定制了“涪陵西-渝桂新”铁海联运优化方案。
这个方案巧妙地将长江黄金水道的江运(用于空箱调拨)、公路短驳、陆海新通道的铁路干线运输以及远洋海运无缝衔接起来,形成了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
“效果立竿见影。”这家化工企业负责人介绍,全程时间缩短了10到15天,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综合物流成本还降低了约10%。
虽然渝中区没有大型港口、场站等物流基础设施,但这里聚集了如民生轮船这样的龙头物流企业总部和众多货代企业。这些企业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网络覆盖和专业服务,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扮演了陆海新通道“服务大脑”和“资源调度中心”的角色。
例如,过去广汽轿车在杭州工厂下线后,会就近选择港口出海。但民生轮船却给出新方案——先走公路将新车运抵重庆,再装上中老铁路的班列,一路向南奔赴万象。
“通道的畅通,不仅依靠铁轨、港口,更要依托服务体系的高效协同。”渝中区商务委负责人表示,为强化自身优势,渝中区已与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依托来福士、陆海国际中心、民生大厦等地标楼宇打造国际货代“星级楼宇”集群,这一核心区域的建成,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升服务能级,吸引更多龙头货代企业和专业人才集聚,从而更好地服务和支撑陆海新通道的高效运行。
未来,渝中区还将继续聚焦服务,积极融入数字陆海新通道建设,探索更多数字化应用场景,让“渝中服务”成为驱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2021年10月
■中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投资贸易服务联盟在渝中区成立。
2022年3月
■渝中区成立西部首个核心商圈保税展示交易中心——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
2024年5月
■渝中区举办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精品展洽会。
2024年7月
■“西部陆海新通道法律识别及研究中心”在渝中区揭牌成立。
系列报道: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