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城市更新中的“小确幸”⑧|邢家桥老旧小区再“进化” 让安居变宜居
2025-05-09 10:56
4月27日,春风吹拂,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的居民刘永忠一早就拉着小拖车,去附近的人和综合交易市场买菜。
以前,年过七旬的刘永忠买菜总是要计算着,不是因为节约,而是因为年纪大了,拎着太多菜上楼,腿脚会很吃力。而现在,刘永忠实现了“买菜自由”,一买就是满满的一拖车。
老刘的底气从哪里来?这要从邢家桥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说起。

买完菜,刘永忠回到位于人兴支路153号的自家楼下。这是一栋单体楼,共有7层,建成时间已超过30年。刘永忠走进楼门口,按下上楼按钮,“迷你电梯”立刻运转起来。
这部加装的“迷你电梯”位于楼栋内部,十分节省空间。到了2楼,刘永忠走下电梯,直接开门进屋。
“有了电梯,我们老年人出行就方便了,住在这里安逸得很。”刘永忠说,家人曾经劝他搬到有电梯的小区,但他舍不得土生土长的社区,总是咬牙坚持爬楼。
几年前,情况发生了改变。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以来,在市住房城乡建委统一工作要求下,两江新区按照“管委会统筹、建设局牵头、街道(国企)实施、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其中,两江新区建设局指导人和街道开展邢家桥老旧小区二三标段改造项目,并积极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争取上级专项补贴资金和市级财政补贴资金。
▲4月27日拍摄的两江新区邢家桥社区老旧小区改造二期工程二、三标段范围的楼房。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邢家桥老旧小区二三标段改造项目涉及13.87万平方米、867户,整个社区也启动了电梯加装工作。得知可以加装电梯,刘永忠带头签字同意:“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可惜!”
“老刘住2楼,楼层也不高,他还这么支持安电梯,看来这是个好事。”在刘永忠的带动下,部分持观望态度的邻居也纷纷同意加装电梯。
但人兴支路153号楼体外部空间不足,不能按常规直接加装电梯。正当大家焦急的时候,社区传来了好消息——可以在楼栋内部加装准载5人的“迷你电梯”。
这样的“迷你电梯”,邢家桥社区一共加装了12部。2024年,人兴支路153号的“迷你电梯”正式投用,居民们刷卡即可乘坐,既方便也安全,大家纷纷称赞刘永忠有远见。
▲4月27日,两江新区邢家桥社区,安装在狭窄楼栋走廊间的“迷你电梯”在繁忙运行。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刘永忠说,自从加装了电梯,像他一样留在社区的老居民更多了。大家眼看着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盼头。

在离人兴支路153号不远的和雅小居,居民们正坐在小区里的休闲长廊里聊天。这座长廊有一个屋顶,能遮风挡雨,又透气,很受居民们青睐。
然而,就在几年前,长廊的位置还是小区围墙前的一片空地。由于缺乏管理,经常堆放着杂物。不仅看着烦心,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022年,邢家桥二标段改造启动,将和雅小居纳入其中。居民们纷纷提出,希望把围墙前的空地用起来,修一个凉亭或者一座长廊,让大家有休闲之处。
空地怎么改?到底修什么?抓住这一契机,邢家桥社区引导和雅小居开展居民自治。大伙在院坝里摆上椅子,开起了居民议事会,还投票选出了居民自治组织的志愿者。
经过多次商议,居民们得出结论——修一座带屋顶的长廊,无论晴雨,大家都可以坐在长廊里聊天、遛娃、议事。
2024年底,休闲长廊完工。看着整洁舒适的长廊,居民们乐开了花。
▲2月11日,两江新区邢家桥社区,和雅小居小区新增的休闲长廊设置了长长的座椅供居民休息。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先说断,后不乱,我们要爱护这座长廊,日常清洁大家都要注意。”和雅小居居民自治组织的志愿者张文远在居民议事会上提醒大家。
“老张,你放心吧,这么好的长廊,我们会珍惜!”居民们纷纷表态。
记者了解到,随着城市更新不断推进,邢家桥社区的“自治力”也越来越高。目前,社区共有居民自治组织25个,骨干人员超过100名。

记者了解到,邢家桥老旧小区二三标段改造项目由人和街道组织设计,总投资超过7000万元,由两江产业集团下属产城公司组织施工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建筑拆违及外立面改造、电气改造、给排水改造、综合管网改造、景观改造及特色文化打造等。
眼看环境一步步提升,新的业态也在邢家桥社区中“生根发芽”。
如今,在邢家桥社区安置房对面,一处外形典雅的新中式建筑已经落成。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将打造为以茶文化为主的共享空间,为社区引来更多的文化创意类业态。
▲4月27日,两江新区邢家桥社区,以茶文化为主的共享空间即将投用。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这个共享空间所在的空地,以前就是一处违建房。二标段改造中,进行了建筑拆违,这个位于邢家桥社区核心位置的空间得以“新生”,焕发出更大的价值。
据了解,邢家桥老旧小区二三标段改造项目充分挖掘闲置资源,梳理出停车位、充电桩、农贸市场、公有房屋、闲置物业、广告位、散居楼栋清扫保洁等7大类经营性收入来源,植入养老、文化、社区商业等新业态,补齐完善配套功能,实现资金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各类商家也闻风而动。昔日无人问津的邢家桥社区,如今有了小区饮用水自动售水机、新能源充电桩等“新玩意”,居民们的生活品质更高了。
“以前的安置房改造,是让大家‘安居’;如今的老旧小区二三标段改造,是让社区更‘宜居’。”邢家桥社区书记谢兰说,下一步,社区将用好城市更新的成果,进一步推进居民自治,真正让“微改造”服务好“大民生”。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