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重庆如何推动跨境金融高质量发展?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黄光红

2025-05-07 15:54

今年4月,美国宣布实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挑起全球贸易战,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应。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重庆如何推动跨境金融高质量发展?

近日,以“增强跨境金融服务供给能力”为主题的首期西部金融中心圆桌会在重庆举行,会上,专家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全球关税形势波动的背景下,跨境金融服务应紧密围绕企业需求展开,切实体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认为。

在具体操作上,管涛建议,跨境金融服务应助力外贸企业从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型,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提升。金融机构应积极配合企业转型升级需求,提供定制化或个性化金融服务支持。

同时,金融机构要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为企业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风险保障,降低企业出口风险;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在东盟、非洲、拉美等地区的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加强对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培训,帮助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合理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推动人民币计价结算,降低汇率风险。

此外,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商业银行和投行应积极跟进,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应支持企业坚持内外销并举的发展战略,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的全链条金融支持,保障企业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重庆可从五个方面促进跨境金融高质量发展。”当天的圆桌会上,西部金融研究院发布的中西部首部跨境金融专题报告——《重庆跨境金融发展报告》,也提出了对策建议。

其一,深化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比如,可从商业和立法两个角度确立多式联运单证的国际惯例和规则,推进铁路运输规则统一化、标准化;建立铁路运单数据平台,提供决策支持和风险管理工具;鼓励银行机构探索发挥铁路提单的风险缓释作用,设计业务模式可循环复制、资金流可闭环的服务方案等。

其二,促进跨境双向融资。一方面,可鼓励符合条件的重庆企业在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际金融市场上市融资。另一方面,可抓住人民币融资成本低的窗口期,支持跨国企业、境外主权类机构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重大项目,在境内发行熊猫债、开展人民币贷款。

其三,探索开展境外直接购汇。可研究支持重庆进口企业将所支付的货款,以人民币的方式,委托银行在境外直接购汇后支付给境外出口商。具体操作上,可由银行提供境外、境内两个市场汇率价格,企业按照孰低原则以人民币支付货款。

其四,实现金融数据跨境流动。重庆可发挥数字重庆建设优势,依托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立“中新金融数据跨境流通中枢平台”。同时,建立跨境金融数据加密、传输、存储等技术标准,探索隐私计算、联邦学习等前沿技术在数据跨境中的应用,加强跨境金融数据脱敏、加密与访问控制,提高金融数据安全性和合规性。

其五,吸引跨国公司财资中心。重庆要把握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机遇,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总部在渝设立全球或区域财资管理中心;鼓励银行机构帮助企业实时掌控境内外账户资金动态,搭建共享资金池,实现对境外成员企业资金高效集中管理。

据悉,“西部金融中心圆桌会”定位为“金融思想与资源磁力场”,主要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七大体系”“智融惠畅”工程以及金融服务重大战略、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等领域开展系列专题活动。其目的,在于集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市场主体、专家学者等资源,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对话交流平台,形成“政金产学研用”六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格局,为高水平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提供智力支撑。

(受访者供图)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