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连续五届参展消博会 重庆有何收获
2025-04-18 18:18
4月1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正式落幕。
作为我国首个以消费精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消博会已经成为国际消费精品全球展示交易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各国共享中国市场机遇的重要窗口。
自消博会举办以来,重庆从未缺席。五载春秋,重庆从中汲取了哪些经验?获得了哪些发展机遇?
▲消博会重庆馆。记者 杨骏 摄
热,是海口的温度,也是第五届消博会上,重庆展馆的受欢迎程度。
从4月13日—18日,重庆展馆一直是人头攒动,前来参观、询问的观众络绎不绝。汽车、摩托车、小面、莼菜、果酒等产品,都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甚至有不少观众排队体验。
前几届消博会同样如此。如第四届消博会上的一个小插曲就是佐证——刚开展时,赛力斯汽车的工作人员一时找不到问界M9的钥匙,随着重庆馆的观众越来越多,很多人围着汽车干等。等工作人员找到钥匙后,等待已久的观众自觉排成长队,挨个进车感受和体验。
▲4月16日,观众在消博会现场了解华为问界M8汽车。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市商务委会展处相关负责人说,自首届消博会起,重庆每年都在现场布置了综合展示馆,每年都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或品尝美食、或体验产品。第一届时,重庆展馆只有100多平方米,而在第五届时,重庆展馆已经扩大到400平方米。
他谈到,消博会是一场国际性展会,是展现重庆消费品的绝佳契机。所以,五届消博会,重庆展出了数百种本地消费品,覆盖食品、饮料、服装、文创、电子、汽摩等多个领域,而且每一个品类的展品,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以重庆制造产品为例,五届消博会以来,重庆馆展示的主要是四类:汽车、摩托车、电子产品、智能装备。这四类产品,展现重庆制造重镇的实力,也让大众看到重庆制造向“智造”转变的过程与路径。
展示形式上,重庆也在不断进步。比如,重庆小面是五届消博会都出现的产品,但前几届,这些小面是以“静态”方式摆在展示台上。而在第四届消博会上,小面企业直接现场煮面,让观众可以品尝味道,仅“香味”就吸引了不少观众。现场煮面的方式也延续到了第五届消博会。
▲重庆小面让不少观众寻味而来。记者 杨骏 摄/视觉重庆
重庆市会展服务中心是消博会招商招展的主要单位,其工作人员介绍,第一次去消博会布展时,他们还在摸索该如何通过这个平台展示重庆本土品牌。如今,他们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从展馆布局、参与企业、产品挑选都有的放矢。
“重庆展馆的人气一届比一届高。”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是重庆消费品实力日益彰显,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的体现。
消博会不仅是展示窗口,更是贸易桥梁。对于很多重庆企业来说,参展消博会,是实现从“产品曝光”到“订单落地”的机会。石柱水火土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此深有感触。
第二届消博会时,该企业的莼菜产品“莼小丝胶原莼露”首次亮相在重庆馆。当时,现场工作人员就发现海南温度高、湿度大,对这类纯天然的降火产品有很大需求。所以,他们在那一届消博会上找到了海南的销售合作对象和代理商。后面几届,该企业每次都能在现场找到合作的代理商。
更重要的是,第三届、第四届期间,都有来自日本的客商与该公司沟通交流,并明确表示对该产品有浓厚兴趣,这也直接推动了该企业在去年拿下出口到日本的近1亿美元订单。
中盐西南盐业有限公司参加了三届消博会,并在现场亮相了自己的蔬菜清洁产品“鹿小井”。第一次参展时,就有很多客商现场采购该产品,还有些下了大订单。第二次参展时,该公司又在现场找到了两家代理商,直接助力鹿小井完成销售大单,还扩大了品牌知名度。
“现在我们已经是国内清洁产品细分领域的领先品牌,线上日均销售额在万元以上。”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消博会上展示的重庆消费品。记者 杨骏 摄
除了展览带来的机遇,重庆市政府也借助消博会组织了各种经贸对接活动。
比如前两届消博会,重庆举办了经贸对接会,组织区县、企业积极参加各类推介活动,开展贸易洽谈,成功匹配对接100余次,现场成交额超1500万元,达成多项合作协议,有效促进了重庆与国内外知名消费企业的合作交流。
再如在第三届消博会期间,重庆策划了国际消费品牌和海南重点品牌的两场对接活动,以助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开展对接,搭建合作桥梁,推动更多企业来渝考察投资,帮助重庆企业、重庆产品走出去。
市商务委副主任孙熙勇表示,消博会有很强的“溢出效应”,重庆虽然不是“主场”作战,但依旧可以找到不少合作机遇,这也是重庆连续五年组织代表团参展消博会的重要原因。
展会是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重庆正在建设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未来必然要举办很多国际性的展会、活动。
“参加消博会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孙熙勇表示,海南省连续五年呈现出一个如此高品质的展会,从展会规划、场馆设计,到展商服务、媒体宣传,再到商贸对接、成果转化,很多环节都值得重庆学习。
市场化程度高,是重庆参展五届消博会以来,印象极深的一点。市商务委会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己观察了几届消博会,发现绝大部分参展商都是国际头部品牌,而且与消博会有深度合作。比如在第四届大会上,茅台就是消博会最大的合作商,不仅参展,还把自己的展台放在了消博会的“C位”,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释放“溢出效应”,也是消博会非常擅长的事。比如在第四届消博会期间,海口市举办了“消博+”系列活动,带动全市与消博会“深度绑定”。同时,大会采取“1+N”全岛办展模式,让消博会走出“展馆”,“溢出”到海南多个区域。
▲4月17日,观众第五届消博会现场参观。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秘书长牟震认为,消博会就像一个“老师”,有很多值得重庆学习的办会经验。他举例说,重庆的大型展会也有配套活动,但大多只是围绕展会本身来规划设计。但对于来参加会展的客商而言,来者皆是客,肯定有不少人希望借机进一步了解展会所在城市。所以,如何发挥好“溢出作用”,是后续重庆展会要提升的关键。
他建议,重庆在举办大型展会期间,可以配套推出一些活动,“此举可以让参展嘉宾感受到更浓郁的展会氛围,也可以让市民、游客分享展会带来的‘福利’,从而促进会展、商务、文旅、体育等领域的深度发展,呈现1+1>2的联动溢出效应。”
目前来看,重庆也的确把从消博会上学习到的经验,运用了起来。比如,上一届西洽会期间,重庆首次举行了配套的消费活动,包括发放消费券等方式,让更多市民感受到“西洽会时间”,从而有大会参与感。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