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深一度|这些企业缺乏抵押物,银行为何敢放贷?
2025-04-17 20:57
用手机在线上申请贷款,没提供抵押物和担保,当天,建设银行的500万元“善科贷”信用贷款资金就打到了公司账户上——今年4月初,重庆环际低碳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下称环际公司)以这种方式轻松拿到了一笔贷款。
“科技金融产品‘善科贷’办理贷款的流程简单、放款速度快,解决了我们急需资金的燃眉之急。”4月17日,环际公司总经理曾荣良说起此事时如此表示。
金融与实体经济血脉相连、共生共荣、同向发力。2023年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就做好“五篇大文章”作出进一步部署。政策号令下,重庆金融系统奋力创新探索金融产品和服务,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环际公司的案例,只是一个缩影。
科技金融+数字金融
科技型企业线上申贷当天拿到贷款
环际公司专注于强化换热技术、三级深度水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技术能力早已得到市场认可。
2024年,抢抓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的机遇,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实现年产值8000万元,同比增长近30%。今年以来,公司延续了快速发展势头,一季度拿到的订单量同比增长50%。
随之而来,环际公司对资金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3月底,因订单多、公司没有足够资金来按期完成订单项目,急需向银行贷款。然而,缺乏房产等固定资产的融资短板,却将其挡在了多家银行门外。曾荣良为此烦恼不已。
4月初,建行重庆铜梁支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走访时得知了环际公司面临的困难,遂为其推荐了“善科贷”产品。当即,建行客户经理现场对公司专利技术、科技资质等多项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并指导曾荣良在线上申贷。当天,环际公司就拿到了500万元信用贷款。
“这笔贷款利率低,还可在3年内随借随还,不仅解决了公司短期资金需求,还能为我们中长期规划研发和拓展市场提供资金支持。”曾荣良说,得益于此,公司预计今年年产值将比去年增加50%以上。
一直以来,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缺乏抵押担保物的特点。这导致此类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题,发展受到制约。
如何破解这道难题?近年来,重庆金融系统以创新赋能,努力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已创新推出100余款特色金融产品。其中,建行重庆市分行于今年3月下旬创新推出了“善科贷”科技金融产品。
建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善科贷”针对科技型企业融资痛点,在建行现有产品模型基础上,融合企业资质、知识产权、科技人才、产业认可等科技要素作为增信信息。同时,结合数字金融技术,实行线上线下调查相结合,综合确定企业授信额度,可为企业提供最长3年、最高500万元的授信额度,且贷款年利率最低可达3%。企业可通过建行“惠懂你”在线申请贷款。截至4月中旬,建行重庆市分行利用“善科贷”为重庆236户小微科技型企业授信3.6亿元,发放贷款超2.3亿元。
事实上,以创新的科技金融产品赋能科技型企业发展,建行重庆市分行还有更多探索。
2024年,该行制订推出了“科创引领,智造未来”科技产业金融三年行动方案,将科技金融作为其未来3年的“一号工程”来推进实施。1年多来,该行紧紧围绕重庆“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创新推出了“渝链通”科技金融服务品牌。同时,运用数字金融技术,打造了涵盖理念、机制、方案、平台、工具和产品等在内的5TP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力求为全市科技型企业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截至2025年2月,该行已服务了重庆各类科技型企业超过2.1万户,科技型企业表内外融资余额达940亿元。
创新推出“绿材融”绿色金融产品
助企业销售资金提前回笼
销售资金回笼慢,公司流动资金不足。如果不解决,就会影响备货。想找银行贷款吧,却又缺乏抵押物。怎么办?
曾经,重庆四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四方新材)的上游供应商经常受这个问题困扰。
四方新材是西南地区建材龙头企业、重庆市绿色建材供应链核心企业,其上游供应商由大量中小建材企业构成。这些企业规模实力相对较弱,且缺乏有效担保,经营周转融资难。2023年以来,为助力四方新材绿色建材供应链体系正常运转,建行重庆市分行以“绿材融”绿色金融产品为其供应链上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每个月,根据四方新材的授信额度和货款支付指令,向其供应商提供无需抵押物的保理预付款。在申贷当天,相关企业就能获得贷款,待其当月销售资金回笼后,再归还贷款。
“如此一来,我们上游企业销售资金回笼的时间缩短了15-20天,备货、拓展销售渠道就有了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撑,从而为我们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更好支持。” 四方新材相关负责人说。
“2023年,我行率先在全市推出‘绿材融’产品,基于绿色建材企业与其上下游链条企业之间真实交易背景,为产业链上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同时,利用重庆市绿色建材采信与应用管理平台为企业增信并进行信贷风险监测。”建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该行已累计为重庆市建材企业办理“绿材融”业务超过2亿元,助力多家中小绿色建材企业缓解了货款集中支付压力、提前回笼销售收入、扩大了生产规模和销售渠道。
绿色是重庆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近年来,重庆深入推进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稳步向前。作为建行系统内的绿色金融试点行,建行重庆市分行先后落地了国内首批可持续信贷业务产品、重庆市首笔跨境碳排放权质押贷款、退耕还林林权质押贷款、绿色前期租赁等创新业务,全力支持重庆绿色转型发展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截至2024年末,该行绿色融资余额由2021年末的355亿元增长到9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5%。
建立普惠金融发展机制
服务小微市场主体超8.7万户
随着建行重庆巴南支行发放的200万元信用贷款资金到账,重庆角弓鸣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角弓鸣公司)终于摆脱了订单无法按时交付的违约风险。
角弓鸣公司专注于智能化技术研发,是一家处于初创期的高技术、轻资产微型科技型企业。2024年12月底,公司成功中标某单位订单,急需流动资金数百万元加速研发。然而,由于无固定资产,其通过传统抵押贷款方式获得融资之路不通,面临违约风险。这让公司负责人一筹莫展。
恰在此时,建行重庆巴南支行和当地政府工作专班到园区开展金融服务送上门活动。该行工作人员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后,立刻开辟绿色融资通道。2天后,公司就获得了上述信用贷款。
▲建行客户经理(右)走访角弓鸣公司。受访者供图
“从校园步入社会创业,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经过苦心经营,公司逐步走上正轨,拥有了比较稳定的客群,正是需要资金支持来开拓市场的关键时期。”公司负责人感慨,“幸好,建行帮助我们解决了资金难题。”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小微市场主体因“新、小”和资产单薄等自身特性,普遍无法适配传统信贷要求,面临着融资难题。而普惠金融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成为了破题的关键。
近年来,为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重庆金融系统积极探索建立普惠金融发展长效机制,打通小微市场主体融资“最后一公里”。去年10月中旬,按照国家相关部署,重庆金融监管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更是建立了我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这项机制的核心是在区县层面建立工作专班,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银行,搭建起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
这项机制建立后,建行重庆市分行36家分支机构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面对面为小微市场主体提供更适配的金融产品、更便捷的办理方式和更灵活的融资组合,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截至目前,该行各分支行机构已开展各类走访300余次,服务客户近5万户。
截至2025年3月底,该行普惠贷款余额超过740亿元,服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8.7万户。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