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发力工业设计 赋能产业创新、城市更新、文旅融合
2025-04-07 20:13
设计“一子落”产业“满盘活”。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等特点的工业设计产业,被称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
日前,市经济信息委公示2024年度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重庆三航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在列(关于拟认定2024年度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的公示)。而在早前该委公示的入围第四届“智博杯”中国(重庆)工业设计大赛的终评参赛作品名单中(第四届“智博杯”中国(重庆)工业设计大赛入围终评参赛作品名单公示),包括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大出风头”的“哮天机器狗”等192件工业设计产品在列。
自2023年底成功创建全球“设计之都”以来,当前重庆积极发力工业设计,更好地赋能“产业创新、城市更新、文旅融合”。
▲重庆设计之都的logo 受访者供图
全市现有设计企业5万余家
从业者超50万人
走进位于沙坪坝区的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城,多位设计师或展开“头脑风暴”沟通设计创意,或伏案专注于作品设计……
在这里,浪尖设计、德国埃格赛等众多国内外知名设计企业云集,多类设计研发创新及产业化服务高效运转,多类造型独特的工艺品深受消费市场青睐。
市经济信息委统计,目前我市具有与设计相关的产业园区、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等载体300多个,设计企业5万余家,从业人员超50万人,全市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设计价值越发凸显,成为推动产业创新的‘动力源’。”市经济信息委生产服务处负责人表示,随着工业产品的创意设计价值越发凸显,设计已成为渝企推动产品拓展市场销路的重要助力。
比如,一款以商代神话故事、汉代丝绸之路等国风文化为主题,在牙膏包装盒上进行工笔画设计的“国潮风”,这个由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公司推出的设计作品,应用在“冷酸灵”牙膏外盒包装上,让后者成为牙膏市场“爆款”。
“发展工业设计,壮大设计驱动型企业,不仅能增强制造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对塑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和推动企业走向国际化也有帮助。”市级工业设计师虞文怀表示,工业设计具有创新活跃度高、产业融合度大、带动作用强等特点,以及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提高附加值、成就品牌等驱动力,驱动着越来越多的渝企抢占这一制高点。
大数据智能化
为工业设计带来新方向新路径
发展工业设计,须以市场为先、产业为重、企业为本,其中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发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说,大数据智能化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了跃升契机,带动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我市通过推动工业设计与大数据智能化融合,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子。
比如,我市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之一的重庆浪尖渝力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大数据智能化方式与段记西服等渝企达成合作,提供一批整体设计解决方案,让后者产品在销售端“叫好叫座”。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仅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新方向、新路径,也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浪尖渝力负责人如是说。
目前重庆已培育207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在此基础上,包括长安汽车等1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同时建成10个“设计大师工作室”。通过厚植工业设计产业优势,重庆不仅吸引浪尖、博乐等众多知名工业设计企业落户,还培育出忽米网等一批“互联网+工业设计”的本地服务创新平台“崭露头角”。
市经济信息委表示,我市将聚焦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以重大科研课题攻关和共性基础设施建设专项等方式,通过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用数智化加速设计驱动型企业聚集发展,赋能“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
“硬核”措施
推动“渝派”工业设计“上台阶”
要让“渝派”工业设计行业“上台阶”,做好顶层设计是应有之义。近年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揽子“硬核”措施——
出台《重庆市工业设计振兴条例》、修订《重庆市级工业设计中心管理办法》、施行全国首部关于工业设计的地方性法规《重庆市工业设计促进条例》,以此培育一批工业设计机构和设计人才,完成创新设计产品商业成果转化。
特别是去年11月我市印发《重庆市工业设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实施5类行动,计划到2027年实现工业设计带动全市规上工业新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等“6个1”目标。
“我们争取用3年多时间,通过实施5类专项行动,推动全市工业设计发展水平、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创建以工业设计为特色的‘全球设计之都’品牌。”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说,比如在发展设计驱动型企业环节,我市将持续完善设计驱动型企业库、培育优秀工业设计师千人库和建设好设计产品库,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创建一批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研究院。
另外我市还将优化《重庆工业设计促进条例》实施的产业环境,制定支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惠企政策,重点对市级以上工业设计平台建设、设计订单转化等项目给予奖励,通过财政资金补助、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营等方式,组织支持第三方机构举办工业设计赛事、成果发布、人才培训、展览展示等活动,释放工业设计推动产业创新、城市更新和文旅融合的“赋能效应”。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