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从梅见看重庆消费品工业的“爆品”之路
2025-04-06 17:23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开放市场让全国乃至全球商品“走进来”,更要大力培育消费品工业,让重庆特产“走出去”。
前不久举行的巴黎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上,一位法国酒商在品尝重庆产的梅见青梅酒后,惊讶地问:“这是日本清酒吗?”工作人员指着标签回答:“不,这是中国重庆的青梅酒。”
这款重庆生产的青梅酒,自2019年面世以来多年稳居青梅酒单品市场份额第一,几乎到了“一说青梅酒马上就想到梅见”的程度。同时,其出口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2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消费品产业的一张名片。
2023年,重庆发布“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消费品工业的发展目标,是建成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次年3月,重庆发布消费品工业“爆品”培育清单,梅见青梅酒、天友百特牛奶、恒都牛肉等8大重庆特产,成为重点培育对象。
梅见青梅酒的“爆品”之路是如何“走”出来的,到底给重庆消费品工业培育带来怎样的启示?
▲渝北区某超市,市民正在选购梅见青梅酒。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与其杀出一条血路,不如另辟一片蓝海
先来看重庆酒类市场格局。重庆市酒类流通商会数据显示,重庆人每年购买白酒的开销,是70亿元左右。
但令人唏嘘的是,重庆本地产的白酒在本地市场的年销售额,只有10亿元左右。换句话说,绝大部分市场,拱手让给了外地酒企。
历史上,重庆白酒产业也有自己的高光时刻。资料显示,清朝“康雍乾”时期至抗战期间,重庆烧酒产量长期位于全川第一。抗战时期,重庆——江津产区的酒产量占川渝6个白酒核心产区总产量的3成以上。
不过,近一二十年来,重庆白酒产业急转直下。
重庆重续白酒产业荣光,突破口在哪儿?此后出台的《重庆市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
产业政策引导下,位于江津区的重庆瓶子星球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瓶子星球集团),开始转型升级。
不过,彼时的白酒行业,整体进入调整周期,大盘极速下滑——2019年之前的4年间,中国白酒销量累计降幅高达42.14%。另一方面,行业头部的几个企业都有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沉淀,产能巨大,家底雄厚。
和一群难以匹敌的巨无霸对手“贴身肉搏”,争夺的只是一个日益缩减的存量市场。与其杀出一条血路,不如另辟一片蓝海。
这片蓝海,就是新酒饮。简言之,就是白酒和饮料的跨界融合新产品。2016年至2019年,中国低度新酒饮市场的增幅高达106.8%。一个方兴未艾的市场,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牵头制定行业标准,填补行业空白
酸酸甜甜的青梅酒,是当时国内新酒饮的代表性品类。但当时的青梅酒市场,呈现“有品类无品牌”的格局,消费者认知大多还停留在自酿或地域性产品阶段。
为了在新品类上抢占先机,梅见打出了第一张牌:品质化。
原料供给上,梅见在四川大邑、云南洱源、福建诏安、广东普宁建立了四大青梅基地。在原果的选择上,梅见从近200种青梅中,选出10种风味最佳的梅果作为原料。同时,为了确保梅果的成熟率和完整率,梅见要求全部手工采摘,并进行6次人工挑选。
生产工艺上,2023年,梅见在全行业首创“原果原酿”,将发酵时间从90天延长至180天,同时建成全球最大年份梅酒窖,储藏10万坛陈酿。
一流企业做标准。此后,梅见牵头制定了《梅酒年份体系》和《青梅酒》团体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
和传统白酒不同,青梅酒这样的新酒饮,讲究的不仅是品质,还有喝酒的氛围和格调。梅见打出的第二张牌是场景化,简言之,就是将产品融入消费者主要的生活场景。
比如,中国人有喝酒伴餐的习俗,低度的青梅酒酸甜解腻更能冲抵食物的辛辣。消费者有这样的现实需求,但中国餐饮店普遍缺乏制冰设备。为此,梅见自掏腰包为合作餐厅配备制冰机,通过加冰饮用来提升消费者的餐酒搭配体验。在成都,他们甚至还推出“吃火锅送冰梅见”活动。除了餐饮,梅见还推出“家宴礼盒”,内含定制酒杯和团圆菜谱。
这种“场景即品牌”的策略,让梅见青梅酒从消费品升华为文化载体。
“原来是重庆打出来的牌子”
提升产品品质,打造专属消费场景,青梅酒这样一款传统白酒之外的新饮品,逐渐“俘获”更多消费者。乘势而上,进一步夯实市场地位,梅见打出了第三张牌:规模化。
规模化,需要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协同。为此,梅见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青梅酒酿造工厂,并形成了集青梅种植、技术研发、酿造生产、品牌管理于一体的青梅酒全产业链能力。
通过规模化,梅见上游采购成本更低、管理成本被摊薄、终端产品更有价格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梅见打出了第四张牌:主流化。简言之,就是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拓展市场,让青梅酒这一昔日的小品类成为酒饮消费的主流。
主流化,就要让人随处可见,形成品牌合围之势。在线下,今年春节,重庆永辉超市金渝大道店,梅见新年酒礼盒堆出3米高的陈列塔。在盒马鲜生,梅见“小瓶装礼盒”摆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在线上,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的主页面上,梅见的广告长时间“霸屏”。
“来势汹汹”的营销,让青梅酒成为新酒饮市场的主流,也让梅见成为青梅酒市场的主流品牌。目前,梅见在全国已有2000多家月销售额上万元的门店。
品质化、场景化、规模化和主流化,四大策略依次推进,梅见不仅成为了国内青梅酒品类的代名词,还在国际低度酒市场获得一席之地。“重庆的美食在国际上很出名,现在重庆的梅酒,在国际上也已经很知名了,但我都不知道,这梅酒原来是重庆打出来的牌子。”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第十七届年会上,法国索德尚金融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如凌说。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