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深一度|解码“三企”联动的重庆实践
2025-03-31 23:18
“此前,我们在璧山的学校、医院等场所完成了电气火灾防控体系的覆盖,现在准备携手国企将成果转化至全市乃至全国,年内计划完成4000万元以上投资,实现电气火灾智能防控与传统消防深度融合,形成区域性样板。”3月31日,在国企、民企、外企两江行暨2025年重庆市“三企”联动首轮项目发布现场,重庆新悦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胡振华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2024年以来,重庆建立起市属国企和央企、民企、外企“三企”联动发展机制,推动一大批项目达成合作、落地实施,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互补优势、融合发展。
此次,重庆市国资委携手市工商联等再度对外发布近千项合作机会,邀请国企、民企、外企共享发展新机遇。
▲3月31日,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三企”联动发展市级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记者张锦辉摄/视觉重庆
在重庆,“三企”联动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各方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也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深度融合,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央企国企夯基垒石
现场签约项目中,不乏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重庆项目这样的50亿级龙头项目,还有重庆渝富集团与中银国际投资合作打造的中银永川科创基金,重庆发展投资公司与中国大唐集团在渝子企业、国家电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子企业合作的新能源项目等。
其中,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立足重庆,统筹川气东送二线的油气管网投资、建设、运营等,将助力重庆及西部区域推进能源保障重大基础性工程建设;中银永川科创基金认缴规模10亿元,将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等永川区重点扶持产业,同时兼顾其他产业进行投资布局。
事实上,央企在重庆的布局脚步正在加快。
今年1月,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全资二级企业正式签约落地重庆,将打造工业仪表“国家队”。“重庆战略地位重要、工业基础雄厚,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空间广阔,是干事创业的热土。”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说。
2月,重庆新华出版集团与中信出版集团携手,开启陆海书局项目合作。“我们期待实现陆海书局品牌布局,在西部版图上构建起文化精神高地。”中信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炜对合作充满期待。
此外,中交集团水利水电全国总部——中交长江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已揭牌;中国中检西南区域重庆检测技术基地落地;中国物流集团与重庆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开展港口物流和通道物流建设运营……
近年来,从签署框架协议到签约重大项目,重庆与央企的互动也越来越频繁。截至目前,央企在渝子企业约1800户、注册资本金达7400余亿元,央企与地方合作跑出“加速度”。
民营企业向“新”发力
“我们今年3月落地重庆,专注制造业数字化咨询和解决方案。”活动现场,总部位于上海的民营企业——重庆鼎华数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华数科)总经理温在跑告诉记者。
“2023年,我们开始投资重庆,为城市提供健康医疗服务。”四方御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坦言,这次“三企联动”活动给民营企业家释放出积极信号。
活动当天,富蛮碳中和基金、新能源飞机空调车关键技术应用与研究、重庆水务集团分布式光伏项目等14个“三企”联动发展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超120亿元。
比如与重庆水务集团展开合作的,就是一家名为辰峰储能的民营企业,此次将实施供排水厂分布式光伏项目,首批试点15座供排水厂铺设光伏,建成后每年发电量约2000万度,可为重庆水务集团实现碳减排约1.1万吨,绿色能源替代率达10%左右。
活动现场,市工商联发布民营企业合作项目84个,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总资产规模478亿元。其中62个产业共建和股权融资类项目,涵盖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数字化转型、新材料等领域,以新兴产业为主。
▲3月31日,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在国企民企协同“四链”融合新产品发布仪式上,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的阿维塔06车型发布。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参与发布项目的耐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曾是一家国企,经过改制成为民营企业,他们非常重视国际市场,前后成立了十余家中外合资企业。“国企实力更强,民企在市场拓展方面更灵活,我们在印度市场已经进入了前三,期待与国企携手开展更多合作。”公司副总经理李强介绍,他们此次发布的项目,是由闲置厂房盘活改造而成的三狼文创园,计划将园区二期拓展打造成欧洲风情小镇,招引软件技术类科技企业入驻。
外资企业拓链成势
“作为一家港资企业,我们拟投资1亿美元,在重庆打造西南地区跨境电商运营总部,建设跨境贸易合规化、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行云集团副总裁、公共事务总经理刘若愚表示,公司正在积极与重庆对外经贸集团等国企接触,寻找合作机会,未来将助力重庆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等工业优势品牌“走出去”,提升存量企业出口能级。
《跨国公司在中国: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新机遇》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对于跨国公司的吸引力正在从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转变。作为全国制造业重镇,重庆提出的“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体系,为外资提供了清晰的布局方向。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安道拓全球业务的增长引擎,这是我们在全球最大、也是最好的技术中心。”2月下旬,在安道拓中国技术中心升级扩建项目庆祝典礼上,其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erome Dorlack表示。
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座椅供应商,安道拓已在重庆扎根22年,此次增资扩建中国技术中心,正是瞄准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需求。他们新设立的滑车实验室和六轴实验室,可模拟极端工况测试座椅安全性能,其研发成果不仅能服务重庆车企,还将为中国乃至全球整车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苏伊士集团与重庆国企的合作始于2002年,更为源远流长。“我们在重庆投资已超60亿元,不仅成为重庆水务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更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了样本。”3月22日,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走进重庆合作交流会活动中,苏伊士亚洲地区高级副总裁孙明华感叹。
从饮用水供应到污水处理,再到工业园区环境服务和研发,苏伊士与重庆已从项目合作上升到战略合作,成为了重庆水务集团和重庆三峰环境集团的战略股东。自2006年开始,作为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的核心成员,苏伊士还持续为重庆可持续发展出谋献策。
“国企夯基、民企赋能、外企拓链”,自2024年构建“三企”联动机制以来,我市已推动市属国企与央企、民企、外企签约项目795个,总金额2464亿元。在这里,央企国企、民企、外企正演绎着一场精彩的双向奔赴。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