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次验证低空安全关键技术 助力低空经济“飞”得更稳
2025-02-25 16:45
2024年9月,《重庆市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布,明确提出重庆将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之城”。到2027年,我市将新建通航起降点1500个以上,实现低空飞行“乡乡通”;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全面覆盖应急救援、物流配送、城市通勤等领域,“六大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效。
低空经济要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低空飞行安全问题。2月20日,国内首次低空空域实时灵活转换与低空安全核心技术验证试验(简称验证试验)在永川大安通用机场成功举行。该试验以及永川搭建的国内首个低空安全系统性测试场,对我市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之城”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2月20日,重庆永川大安通用机场,技术人员正在对试验场内的无人机进行状态监控。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搭建低空“安全盾牌”
让“黑飞”无处遁形
2月20日下午,永川大安通用航空现场,高空中一道电光快速闪过,紧接着传来“砰”的一声,一架“黑飞”无人机在短短几分钟内便被成功击落。
▲2月20日,重庆永川大安通用机场,试验场内的一架模拟“黑飞”无人机被快速跟踪、识别、击落。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为何能快速被击落?
这得益于“九天航驭”平台。它就像一双锐利的眼睛,在5公里外就能快速捕捉到无人机群,然后立即进行准确探测、跟踪、识别,并在3公里范围内成功进行有效反制处置……
根据民航局统计数据,2023年全国查处黑飞案件较2020年增长了340%。低空飞行安全面临着“低空监视难、目标识别难、及时处置难、广域防范难”等诸多痛点。
当天,航天低空科技公司结合重庆独特的地形地貌,创新构建了重庆市低空安全防控分级标准,形成了国内领先、模块化、可复制的无人机防控系统建设方案,即编织“快响应、精识别、强反制”防护屏障。
当模拟“黑飞群”试图侵入时,平台依托5G-A通信、微波雷达、光电传感器和电子围栏构建的四层防护网,实现快速被击落,从而将影响降至最低。
安装空中“智慧大脑”
实现空中20架/平方公里“车流管控”
当天,在永川5公里×5公里试验空域内,“九天航驭”平台成功调度103架无人机完成多任务协同,包括26架无人机紧急避让、重载无人机精准投送等高难度动作。
特别是其独创的“三维网格调度算法”,能根据气象、电磁、地形等环境参数动态分配空域资源,使单位面积飞行器容量提升至20架/平方公里,相当于地面交通的40倍通行效率。
▲2月20日,重庆永川大安通用机场,无人机群正在空中不同高度执行各种测试任务。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为何要进行这个实验?
据介绍,随着城市末端配送与城市空中交通场景逐渐成熟并实现商业化应用,未来重庆低空日飞行量将达到10万架次,同时在空中多构型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达1万架,城区低空飞行密度将达10-20架/平方公里,安全飞行管控难度将逐级递增。
“九天航驭”平台通过飞行试验验证,将实现智能化、高密度飞行场景调度、数据共享与数据互通,构建起国内领先的低空大规模高密度飞行的实时动态管控能力,为实现低空飞行“联得通、管得住、放得开”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管控大脑。
构建数字孪生底座
低空空域使用效率将提升40%
正如无人驾驶汽车需要经过大量仿真和实测才能上路一样,飞行器同样需要大量的仿真和实测。比如一架无人机如果有坠机的风险,若它具备自我感知系统,就有可能避开地面人群。
航天低空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球低空规模化飞行尚未达成,飞行数据少,环境影响因素与应用场景覆盖不全面,低空数字飞行规则相关标准仍在探索完善阶段。利用大安通航机场试验基地的实际飞行现状,“九天航驭”平台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将构建一个可实现数据交互联动的数字试验场与物理试验场,不仅可以实时映射物理空域的运行状态,更能模拟极端天气、设备故障等突发场景与处理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未来还可为低空飞行器设计与场景规划提供仿真验证服务,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带动低空经济产业链协同发展。
▲2月20日,重庆永川大安通用机场,九天航驭管理平台正在进行国内首次低空空域实时灵活转换与安全核心技术验证试验。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我们的目标是让重庆低空飞行比地面交通更安全更有序。”航天低空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重庆全域智能管理平台将上线,将率先建成“可感知、可预警、可管控、可追溯”的低空安全体系,这将助力我市低空空域使用效率提升40%。
提升审批效率
推动实现“即报即批”
低空经济要发展,飞行器必须能实现“即时飞、自由飞、融合飞”。然而,目前低空空域利用率还不足,制约了低空经济的发展。
原来,我国低空空域精细化划设不够完善,动态灵活转换机制能力不足,导致空域呈现点状、线状、临时开放状态,尚未形成一张紧密相连的网络。
为破解这一难题,航天低空科技公司依托“九天航驭”智能一体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在永川区大安通航机场试验基地试点建立起“网格化+数字化”管理系统,为验证“军-民-地”之间的快速审批提供技术手段,将原本需要跨部门协调的复杂流程,通过平台实现“即报即批”,为“县县通”“干支通”机场网络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制度样本。这也为重庆打造全国领先的低空空域开放形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