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首批12个“揭榜挂帅”项目公布!重庆按下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加速键”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夏元

2025-02-13 20:03

政策推动、技术飞跃、产品出圈、科技巨头与市场资本接连入局……今年以来,种种迹象预示着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风口已来”。

2月12日,市经济信息委公布我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方向第一批“揭榜挂帅”项目单,列出“开源社区、开放场景、技术攻关”3类共12个项目,鼓励合规企业机构“揭榜”。

▲市经济信息委网站截图

具身智能机器人即人形机器人,它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最终载体。当前重庆具备丰富的制造业应用场景,同时本地机器人企业在产业研发方面取得突破,面对这条“未来赛道”,具有基础优势的重庆如何抓住发展机遇?

▲发展应用场景丰富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重庆按下“加速键”。(市经信委供图)

优选“种子企业”

实施梯度培育

“我们将依托‘揭榜挂帅’项目进行选种育苗培优,围绕优质中小企业生成、发展、壮大,实施梯度培育。”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称,此次“揭榜挂帅”的12个项目,包括具身智能开源社区建设与运营、面向汽车智能制造应用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发、面向笔电装配柔性生产环节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发、具身大模型关键技术攻关等。

该负责人表示,“揭榜挂帅”的目的是择优筛选培育一批可落地培育的“种子企业”,通过聚焦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链,拓展机器人产业生态链。

比如,重庆目前已经形成年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100万辆的产能,包括赛力斯问界,长安阿维塔、深蓝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进程有目共睹。另外在低空经济领域,重庆已集聚腾盾科创、驼航科技等多家无人机知名企业。

此外一批渝企智能工厂生产线柔性化程度持续提高,也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迭代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可以预见,接下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机器人这三个产业将形成“同频共振”,推动重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

重庆有优势

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表示,我市将通过建立产业创新体系、加强产品应用推广、提升产业生成能力、强化发展要素支撑、加强协调联动等一揽子举措,激发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域创新活力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虽然具身智能技术在全国及全球都处于起步阶段,不过重庆已具备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多种优势。”该负责人说,比如在人工智能和关键软件方面,重庆有中科云丛、沪渝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大模型产品及算法,有重庆大学领衔建设的嘉陵江实验室进行具身智能实验布局。

▲发展应用场景丰富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重庆按下“加速键”。(市经信委供图)

机器人本体集成方面,重庆有华数、七腾等一批本地高成长性机器人企业;机器人本体配套方面,有重庆大学来福研究院和重庆来福工厂,可生产面向具身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

传感器方面,有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的电子皮肤、中科摇橹船的视觉传感器等潜力产品。

智算算力方面,目前有重庆智算公司联合华为建设的智算中心,还有博拉智算公司提供的算力支持。

产业投资和企业孵化方面,XbotPark科创生态体系已在渝布局,还有国有资本投资平台渝富控股集团、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等提供资金及平台支持,等等。

厚植创新沃土

主抓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业内人士认为,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重中之重”。

川崎(重庆)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旭东建言,重庆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应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并举,以具身大模型为主攻方向,以工业场景应用为突破口,通过“技术攻关、开源发展、开放场景”,形成技术闭环、数据闭环和商业闭环的产业发展生态,以此推动产业快速生成和迭代发展。

重庆七腾、华数等机器人企业负责人亦表示,作为制造重镇的重庆,发展具身智能有较大优势,特别是工业制造领域因其环境相对固定且任务明确,将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较先取得突破的关键应用领域。

比如,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自动驾驶、传感器、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与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有不少共通之处,特别是在供应链方面有大量重叠,两类产业优势叠加,将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商业化步伐。

我市“政产学研用”多方均表示,将联动起来共同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

其中,市商务委从搭建会展平台、引导促进消费两方面,为全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营造氛围;市教委将引导高校做好相关本科专业增设,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市场监管局将支持组建“重庆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准体系,并对牵头制修订相应标准的企业予以最高200万元奖励;市科技局将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形成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概念验证中心等创新平台体系,并鼓励各类创新平台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加大攻关。

“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形成完善而强大的产业集群是必要条件。”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表示,基于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门槛高、研发技术复杂等特点,接下来我市将精准招引一批AI及机器人产业“链长”“链主”企业。

另外具身智能机器人还涉及算法开发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因此我市还将“借力”数字重庆发展机遇,进一步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推动更多软件企业来渝落户,从硬件、软件两方面为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蓄势储能”。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曾立      审核: 周雨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