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5073.6亿元,同比增6.2%!出口何以成为重庆外贸“正增长”最大功臣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杨骏

2025-02-11 23:22

重庆外贸总值重归“正”轨!

2月10日,2025年重庆海关工作会议透露,2024年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7154.2亿元,同比增长0.4%,实现正增长。

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区域冲突不断,逆全球化主义抬头,贸易“壁垒”增加,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让重庆外贸面临了极大的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重庆全年外贸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外贸出口值5073.6亿元,同比增长6.2%。不难看出,重庆外贸出口实现稳中有进,成为重庆外贸回暖的最大功臣。

“重庆造”机电产品被全球认可

2月10日,西永综保区的广达(重庆)公司内,随着生产线传送带不断运转,一台台笔记本电脑逐渐成形。

“在今年春节期间,园区的几个笔电企业都安排了人员值守,所以在节日期间,它们也保持了生产的运转。”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下称西永微电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外并不过春节,所以保持产线运行也是为了确保订单的生产进度。

西永微电园是全球最重要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全球每4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是“西永造”。据达丰、英业达等企业提供数据,西永综保区2024年出口笔记本电脑超过3800万台。

“以笔电为代表的‘重庆造’产品,特别是机电类产品,一直是重庆外贸出口的‘主力军’。”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重庆机电产品出口4549.7亿元,增长8.4%。其中,笔记本电脑出口值位居全国第一。

不只是笔记本电脑。近年来,重庆加速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凭借自身的工业底蕴,不少“重庆造”机电产品都被全球所认可,甚至成为全球热销的产品。

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是我市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重要的载体之一,其中的江津片区就发挥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带动效应,集聚了68家规模以上的汽摩企业,成为全市摩托车主阵地。

“园区很多摩托车企业的产品都走出了国门。”江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润通控股、万虎机电、北易车业、昌明摩托等企业去年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江津区珞璜工业园,重庆昌明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加足马力赶制出口订单。记者 齐岚森 摄

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重庆的汽车摩托车等产品出口增幅明显,摩托车出口204.5亿元,同比增长25.9%,量值均居全国第3;重庆汽车出口43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

作为我国外贸出口重要增长点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去年在重庆也呈现上升态势,出口增长23.8%。以璧山区为例,该区依托弗迪动力等企业,大力发展锂电池产品,2024年出口锂电池12.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重庆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与贵州、四川同时首发了汽车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也是我国首次大规模试运汽车动力锂电池,为后续动力锂电池的铁路出口奠定基础。

新能源汽车也是重庆去年出口增长较快的产品之一:全年出口电动车6万台,同比增长96.5%。

▲重庆团结村站,整车整齐排列在集装箱旁。汽车作为“重庆造”的代表产品,已成为重庆外贸出口的“潜力股”。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多个新兴产品与业态崭露头角

如果说机电产品出口总体稳定是意料之中,那在2024年重庆外贸出口中,有一些新兴业态、产品崭露头角则让人眼前一亮。农产品,就是最好的代表。

城口是重庆偏远的区县,也曾是重庆外贸出口的“困难户”。重庆海关的一组数据显示,从2023年5月往前推5年,城口外贸出口数据是一片空白。

帮助城口破局的正是农产品。在海关、商务委、外贸企业的共同分析下,各方认为城口土壤污染小,适合种植香菇,且北屏乡已发展起菌棚300余栋,货源上也足以支撑。

随后,在多方支持下,2023年,城口香菇首次实现自营出口;到2024年时,城口香菇已经实现常态化出口,约每周有一吨香菇出口到海外。

▲海关关员到城口出口香菇原料种植场开展日常监管。 重庆海关供图

“农产品的出口有一定的阶段性,往往需要几年时间来培育市场。”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21年起,重庆就针对各区县的特色农产品进行突破,比如柑橘就是那个时期实现了大量出口。

到2024年时,重庆农产品出口已经开始“破土萌芽”,出口种类从2021年的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增加到如今包括土豆、腊肉、香菇、柚子、脆李、萝卜等20多种。2024年,重庆农产品出口16.3亿元,同比增长39.8%,增速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4.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

二手车出口,也是重庆近年来新兴的出口业态之一。此前,长安汽车、赛力斯等重庆汽车品牌商虽然都有自己的海外渠道,但触角也不能伸到每个地方。比如约旦这个国家,重庆车企就鲜有涉及。

但重庆的二手车出口企业却能找到突破口,将重庆造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过去。市商务委外贸管理处处长李国田就表示,二手车出口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重庆汽车品牌的贸易版图,推动“渝车出海”。

数据显示,据了解,2024年,重庆二手车出口备案企业114家,出口二手车超过10000万辆,金额超过2亿美元。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称,2024年,重庆还有不少新兴贸易产品和业态成效明显,比如全市市场采购贸易增长26%,规模在同批8个试点市场中排名前列;跨境电商交易额近400亿元;服务贸易增长6%;国家中医药、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加快等等。

不断扩大“朋友圈”助力企业“走出去”

做外贸出口,不仅要自身产品过硬,还需要做好市场与渠道。为此,重庆一直通过拓通道、搭平台等方式,扩大外贸“朋友圈”,助力重庆产品更好地走出国门,这也是去年重庆外贸出口能够增长的重要原因。大渡口区的小面产业,便是受益者之一。

去年9月,重庆市“百团千企”行动计划走进第七届马来西亚国际农业科技展,并在马来西亚当地举行了渝贸全球·重庆出口商品(马来西亚)展览会。现场,大渡口区多家企业就在现场展示了自己的小面产品。

“那次效果非常好。”大渡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展会期间,区内小面企业吸引了近13000人次采购商参观洽谈,现场初步达成意向客户总计近80家,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马来西亚全球农业联盟、马来西亚-印度华商商会等多家代表与重庆大渡口企业签订意向代理合约,累计签约订单约280万元。

据了解,大渡口区是重庆小面产业的主阵地之一,截至今年2月,共有相关企业近百家。近年来,区内不少小面企业拿到了出口资质和相关产品认证,海外年销售额已经超过4000万元。

▲第六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大渡口携辖区企业生产的重庆小面产品亮相,吸引外国友人品尝。通讯员 钟戈 摄

“我们组织企业参加重庆‘百团千企’这样的活动,可以进一步推动区内的小面企业扩大海外市场。”大渡口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区内的小面产品已经可以销往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

市商务委外贸促进处副处长蒲瀑介绍,去年重庆支持超1000家次企业参加了100余个境外展会,也在新加坡、俄罗斯等地举办了重庆出口商品展,达成订单近50亿美元,这些都直接助力重庆“朋友圈”扩大。

另一方面,重庆通过持续提升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的辐射力,也让重庆与世界,特别是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来往得越来越紧密。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例,2024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3种主要运输组织方式共运输25.18万标箱、同比增长41%,货值467亿元、同比增长67%,目前通道已可覆盖全球127个国家、地区和555个港口。

重庆海关数据显示,东盟依旧是重庆最大的贸易伙伴,全年与之进出口1177.9亿元,增长13.8%。同时,重庆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263.8亿元,增长0.8%。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主编:曾立      审核: 周雨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