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变身“大枢纽”背后的重庆开放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杨骏

2025-02-02 14:34

孩子们在集装箱上绘画,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整装待发,无人机组成的中欧班列(重庆)在天空穿梭……今年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上,重庆的开放元素,以特别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镜头中,集装箱和陆海新通道画面所处的位置,是位于重庆国际枢纽园区(下称国际物流枢纽园)的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以下简称团结村中心站)。这里由“小站”变身“大枢纽”的经历,展现了重庆不靠海、不沿边,却志在联通世界,敢为人先的气魄与决心。

中欧班列从“团结村”诞生

在沙坪坝区中土路,有一个眺望国际物流枢纽园的“最佳观景点”,一眼看去,厂房林立、道路交错,如同一个繁华的城镇。

但在十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被农田环绕的四等小站,占地面积100亩,员工不过20多人。车站紧挨着土主镇,所以时常有居民闲暇时过去“遛弯”。

2004年,全国要建设18个国家铁路中心站,重庆便是其中之一,具体选址就在团结村中心站。

空间布局、交通规划、功能分区……团结村中心站开始新生,楼房拔地而起、道路蔓延交错,整个区域变了个模样。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团结村中心站的“枢纽”功能,重庆在中心站区域设立了“西部现代物流园”,后更名为国际物流枢纽园。

2009年12月,团结村中心站正式开通运营,四等小站正式成为历史。

2011年3月19日,团结村中心站迎来“高光时刻”——满载重庆电子产品的渝新欧班列从该站正式首发,途经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沿途上万公里,耗时16天,最终顺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标志着重庆在全国率先打通了直达欧洲的国际铁路列车。

重庆之后,各地“新欧”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各地开行的“新欧”全部统一品牌,统称中欧班列。团结村中心站,也便成为中欧班列的诞生地。

如今,团结村中心站已成为中欧班列在重庆的主要始发站点,截至今年1月底,该站累计发运中欧班列超过15000折列。

陆海新通道的“谋划地”

“中欧班列”品牌诞生的同时,国际物流枢纽园又谋划了另一件大事。

当时,重庆中欧班列建设处于快速上升期,看着越来越繁忙的团结村中心站,国际物流枢纽园方面有了一个想法——能否借鉴渝新欧铁路的思路,开辟其他方向的国际物流通道?

彼时,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已开始运行,其中明确要在交通物流方面进行探索。于是,在2016年3月,国际物流枢纽园邀请新加坡港务集团、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在重庆进行了一次三方会面。

这次会面,三方商讨后共同提出一个构想:通过重庆铁路港-广西北部湾港-新加坡港联动,实现“一带一路”无缝衔接、内陆口岸与全球连接、中西部与东盟联动发展。

西部陆海新通道由此萌芽。

在随后的通道建设中,团结村中心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重庆与广西进行铁海联运班列双向测试时,该站是发运和接运点;再如,2017年9月,该通道开行首趟常态化班列时,发车点依旧是团结村中心站。

从中欧班列到西部陆海新通道,团结村中心站都是以始发站的身份出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若翻开重庆开放的发展史,能发现只要与铁路相关的,团结村中心站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团结村中心站汇聚了重庆“东南西北”四向物流通道:往东,可以通过渝甬班列前往宁波,然后出海;往西,可以走中欧班列(渝新欧)前往欧洲;往北,可以搭乘渝满俄班列直达俄罗斯;往南,可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直达广西钦州港,然后运往全球。

开放型经济在此“枝繁叶茂”

202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重庆设立铁路综保区,位置便在国际物流枢纽园中,紧邻团结村中心站。

想设立一个综保区绝非易事,更何况此前重庆已有江津综保区、涪陵综保区等6个综保区。同时,国际物流枢纽园距离西永综保区只有十多公里,如此近距离获批两个综保区的先例很少。

为何铁路综保区最终能够获批?答案是:这里已经成为重庆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集聚地。

随着团结村中心站成为重庆“东南西北”四向铁路通道的汇聚地后,入驻国际物流园区的企业越来越多,但相应的功能却有些跟不上需求。为此,国际物流枢纽园从2019年就开始谋划申报的相关事宜。通过前期工作,2023年6月,重庆正式提交申请,不到10个月的时间,铁路综保区便获批设立。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铁路综保区的获批,只是团结村中心站,乃至整个国际物流枢纽园不断发挥开放通道辐射带动效应,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冰山一角”。在重庆,许多开放功能都在这里汇聚,这里是西部地区首个整车进口口岸,也是全国铁路运邮试点的主要承载地。

国际物流枢纽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依托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以“通道+口岸+保税区”联动发展的形式,构建具有竞争优势开放型产业生态。目前,园区已引进企业超5500家,产值超1500亿元。

同时,在各条通道的带动下,国际物流枢纽园的各大开放平台也在加速发挥其作用。比如,整车口岸助力长安、赛力斯等20余个品牌出口6.3万辆,进口整车4629辆,位居内陆第一;医药口岸实现进口2.86亿美元、增长76%,占全市约七成;肉类口岸率先实现海运原箱进口榴莲、巴沙鱼、牛肉等高附加货物,通过陆海新通道进口冷链产品超1000吨。

“铁路综保区的进展也很顺利。”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综保区的工程建设完成40%,绘制了“4个产业+10个领域+26个业态”产业招商图谱,已签约“保税+”项目45个。预计在今年内,该综保区将进行封关运行。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黄光红   主编:曾立      审核: 陈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