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新能源车险新政来了!能否破解车主“投保难投保贵”难题?
2025-01-25 19:55
1月24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稳妥优化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研究探索“车电分离”模式等一揽子政策举措。
近年来,新能源车险发展出现“两难”局面:一边是新能源车主投保喊难、喊贵,一边是承保险企喊亏。在此背景下,《指导意见》的出台,正是为了破此局,以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新政之下,新能源车险将进行重大调整,新能源车主“投保难投保贵”、保险公司亏损的难题能否得到破解?
车主“投保难投保贵”,保险公司喊亏
2020年以来,我国实施车险综合改革,推出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新能源车险业务增长迅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但同时,阶段性地出现了少数车辆投保不畅、部分车型保费较高、新能源车险经营持续亏损等现象,引起了各方关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就《指导意见》答记者问时表示。
一位网约车司机称,2023年、2024年,他的新能源网约车在未出险的情况下,续保保费每年上涨的额度至少在1000元以上,目前一年的保费已接近1万元。
“去年年初,我花费30多万元买了一辆纯电动牵引车。当时,交强险和商业险保费加起来一共有1.7万元。” 一位货运司机表示,现在保费即将到期,他还想续保,但前几天保险公司却告知他今年有可能不能续保——要等公司2025年的任务指标下来,看看给新能源商用车的额度多少才能确定。如果额度很少,极大可能无法续保。即使能续保,保费也会上升。
▲重庆龙湖高新天街,市民在选购新能源汽车。特约摄影 孙凯芳
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银保信”)2024年3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新能源车平均保费实际上比燃油车高出大约21%,其中纯电车每年保费平均比燃油车多出1687元,大约相当于燃油车全年保费的1.8倍。
保费虽高,但承保新能源车险的保险公司却在喊亏。某财险公司重庆分公司内部人士称,该公司承保新能源车险,基本上是承保一台亏一台,全靠其他保险业务收入来弥补新能源车险业务的亏损。
中国精算师协会和中国银保信1月24日联合发布的新能源车险赔付信息显示,2024年,中国保险行业共计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06万亿元,承保亏损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承保新能源车系(一个汽车品牌旗下的一类车型集合)2795个,其中赔付率超过100%(尚未考虑财险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费用成本)的高赔付车系有137个。
从新能源客车看,承保车系有1654个,承保车辆达2982万辆。承保车辆数超过1万辆的车系有301个,其中赔付率超过100%的车系有99个;从新能源货车看,承保车系有1141个,承保车辆达123万辆。承保车辆数超过0.5万辆的车系有55个,其中赔付率超过100%的车系有38个。
四大因素成“拦路虎”,新能源车险遭遇“成长的烦恼”
新能源车险遭遇“成长的烦恼”,原因何在?
业内专家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较高。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一体化程度较高,智能设备和配件局部损坏通常需要成套维修更换,对维修经济性的考虑还有所不足。同时,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采用维修授权模式,不同企业维修体系之间相对封闭,社会化程度较低,零配件和维修工时价格偏高。
▲京东养车龙溪路店内,工作人员在维修新能源车。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其二,新能源汽车出险率较高。新能源汽车凭借低使用能源成本优势,成为营运类车辆的优先选择。前述新能源车险赔付信息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中营运车占比较燃油车高10个百分点,使用强度偏大;新能源汽车车主相对年轻,35岁以下车主占比较燃油车高14个百分点,车主驾龄相对较短。再加之新能源汽车提速快、噪音小,行驶过程中外界不易察觉,相对容易出险。
其三,部分新能源车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错配。新能源汽车在投保时,存在兼职网约车按家用车投保、兼职营运货车按非营运货车投保等情况。由于非营运车辆保险平均价格仅为营运车辆的一半左右,导致保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存在错配,保费充足度不够。
比如,一些新能源汽车车型在家用车状态下,其赔付率本属于正常水平,但因这些车型中有不少用于网约车,却是以家用车性质投保,交的保费少了。受此影响,这些车型整体赔付率高于100%。
其四,部分新能源车险价格与车辆风险不匹配。数据是风险测算和车险定价的重要依据,新能源汽车因发展时间短、车型迭代快,导致保险数据积累不足,基准费率存在偏差。
当前,我国燃油车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为[0.5,1.5],即保险公司可在行业基准费率基础上上下浮动50%。而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为[0.65,1.35],即保险公司可在行业基准费率基础上最高上浮35%,最低下降35%。与燃油车自主定价系数范围相比,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使得保险公司的调价空间受限,不能充分反映车辆的真实风险水平。
综合施策推动保费降低,系统化解矛盾和问题
面对上述问题,我国如何破局?
业内人士认为,车险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当前,新能源车险出现车主喊“投保贵”“投保难”,保险公司亏损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前后端还不协调,需要保险行业和汽车产业协同联动解决。
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推出了一揽子政策举措,着力推进新能源车险供需两侧改革,力图通过综合施策来系统化解上述矛盾和问题。
在保险产品供给端,《指导意见》提出:对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进行合理优化,促进车险价格与风险更为匹配,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丰富商业车险产品,研究推出“基本+变动”车险组合产品,研究探索“车电分离”模式车险产品,为相关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保险保障。同时,优化新车型保险定价标准,综合考虑新车售价、续航里程、动力性能、安全配置、车型风险分级等因素,提升定价精准度和合理性。
在新能源汽车维修端,《指导意见》强调,要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就《指导意见》答记者问时介绍,相关举措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丰富维修零配件供给渠道和类型,提升车辆维修和理赔标准化程度,提升新能源汽车维修经济性水平。
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保险公司通过驾乘操作规范手册、视频引导、现场培训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用车习惯,推动降低车辆故障率和交通事故发生率。
持续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为基础的费率形成机制,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优化新车型车险定价标准,推动实现新能源汽车数据跨行业合规共享,增强车险定价精准度和合理性。
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经济性研究,为汽车企业完善产品设计提供建议,推动降低出险率和维修成本,合力降低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
针对保险行业的经营管理,《指导意见》也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如,各财险公司要建立健全新能源车险的内控管理制度,理顺业务流程,完善业务规则;要加强新能源车险的数据基础建设,完善查勘理赔报告记录规则,提高理赔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再如,要统筹保险行业力量,全面系统研究智能驾驶、车型快速迭代等对车险经营的中长期影响,及早谋划转型发展;鼓励保险行业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加快数字化、线上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高对新能源汽车的风险识别和精算定价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业务流程推进降本增效;鼓励保险行业探索新能源汽车风险减量服务,通过车联网等技术实现风险的早识别、早预防、早管理。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举措,有望从根本上降低新能源车险赔付率,进而推动新能源车险保费降低,解决车主“投保贵”、保险公司亏损的问题。
“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保险公司不得拒保
针对当前高赔付风险带来的车主“投保难”的问题,《指导意见》还要求引导保险行业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和平台,为高赔付风险的新能源汽车提供有效保险保障,实现消费者愿保尽保。
保险行业迅速行动起来。1月2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上海保险交易所联合发布公告称:为有效解决高赔付风险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投保难”问题,确保所有有需求的新能源车主都能获得保险保障,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推动建立了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众多保险公司积极响应,自愿参与,共同支持上海保险交易所打造“车险好投保”平台。
1月25日,“车险好投保”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首批接入了10家大中型财险公司,包括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太平财险、阳光财险、国寿财险等。第二批20家左右的财险公司,将在今年2月接入该平台。
据悉,“车险好投保”平台为高赔付风险新能源汽车提供线上化的便利投保窗口,新能源车主可通过平台链接保险公司进行投保。
其中,新能源汽车个人客户可通过“车险好投保”微信服务号、支付宝生活号自助投保——只需简单登记投保需求,自主选择保险公司,即可跳转至所选保险公司的投保页面完成投保操作;新能源汽车法人客户则可访问平台官网(https://nevis.shie.com.cn),登记投保需求并选择保险公司后,相关保险公司将主动联系其提供线下承保服务。
“引导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并上线运行‘车险好投保’平台,是用中国特色方式,统筹行业力量,引导财险公司主动担当作为,从根本上解决高赔付风险新能源汽车‘投保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体现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前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任何新能源车主在常规渠道投保遇到困难时,可选择通过此平台链接保险公司投保,且保险公司不得拒保。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