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增速全国第五!重庆街头的便利店为啥突然多了起来?
2024-07-22 18:06
最近,重庆便利店市场来了一位“新玩家”。日本知名便利店品牌“全家”,在重庆西站、金科十年城接连开了两家门店。有消息称,其观音桥远东店、金山路店、西政店等也即将开业。
同样来自日本的知名便利店品牌“罗森”,已深耕重庆14年,开了530家门店。尤其是近三年来,罗森以每年100家新店的速度,在重庆加速“跑马圈地”。
《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2023年,重庆便利店数量增长速度排名全国第五。在零售业态整体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便利店为何成为“一枝独秀”?
不足300米的街道开了8家便利店
重庆罗森便利店有限公司总经理佐藤康弘告诉记者,罗森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川渝排名第二,其中重庆占了三分之二。“重庆罗森的开店速度和店铺数,放在全国都还不错。如今,不仅重庆中心城区的商圈、社区、学校等随处可见罗森的身影,在重庆区县也布局了含罗森小站在内的近100家店。”他说。
▲位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罗森便利店。记者 邱小雅 摄
日本便利店“三巨头”之一的7-11,也于2013年底进入重庆市场,目前已开出40家门店。
除了外资便利店,一批重庆本土便利店也茁壮成长,在重庆乃至全国占据一席之地。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3 年中国便利店 Top100”评选中,重庆可购便利店和一站便利店就杀出重围,进入全国百强榜单,其全国门店数2023年分别达到928家和300家。其中,可购便利店在重庆的门店数量就多达800家。
除了品牌化连锁经营的便利店,个体经营的便利店,也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在重庆涌现。2017年,冉国庆在两江新区鸳鸯街道湖山路开了一家便利店,主要出售生活用品。“当时整条街只有我们一家便利店,而短短两三年内,不足300米的街道两侧就开了8家店。”冉国庆说,目前这条街既有7-11、罗森等大品牌,也有和他一样的小商户。
▲冉国庆在两江新区鸳鸯街道湖山路开的便利店。受访者供图
快速、随性的消费新理念带来新商机
电商的冲击下,商超的日子并不好过,便利店为何异军突起?
在重庆工商大学应用经济系主任李然看来,一方面是消费观念的变化,不少居民淡化了价格敏感度,提升了对品质和便利的需求。便利店这种零售业态,正好是线下消费“最后一公里”的补充。
记者走访重庆的便利店发现,店内不仅有饭团、便当等鲜食成品,还有不同口味的蛋糕、点心等甜品以及现制咖啡。有些店内还提供各种诸如雨伞租赁、复印传真、快递寄存等服务。
“早上买包子、三明治,中午买便当,晚上加完班还能吃个夜宵。”市民张宇说,自从写字楼下有了一家便利店,他这两年来一直是便利店的常客。
“我们每周二都会有数十个新品上市,原来吸引消费者买单的可能是价格,而如今消费者除了性价比以外,更加注重商品的品质、新鲜度和服务的便捷性。”佐藤康弘告诉记者,重庆上班族在便利店购买即时加热类便当、饭团、三明治等当做午餐的情况非常普遍。
“现在便利店的购买主力是80后、90后,他们追求的是快速、随性、碎片化的消费,对于时间成本的考虑要大于价格成本。”李然说,这种消费需求,为便利店这样的零售业态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另一方面,重庆作为夜经济非常活跃的城市,60%的消费都发生在夜间,也为24小时便利店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冉国庆告诉记者,鸳鸯街道湖山路周边的8家便利店,一半以上都在这两年变成了24小时营业,他也顺势把便利店营业时间延长至凌晨2点。“以前我们大概晚上10点左右就打烊了,但这几年重庆的夜经济越来越旺,晚上的购买力还挺强。”
便利店需要延长营业时间、增加服务内容
《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重庆便利店增长虽然快,但从总体发展指数和单店覆盖人口两大主要指标来看,重庆均未进入前十。
“便利店这种业态在长三角布局更加密集,重庆距离成熟市场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24小时便利店远远不够。”李然认为。
记者注意到,《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报告中统计的榜单“24H比例”指标中,广州以79.21%的比例位居全国第一位,而重庆的这项数据仅为14.04%。
在李然看来,相比其他城市,重庆在便利店尤其是24小时便利店的规划、政策扶持方面,尚有提升空间。同时,基础设施限制,如轨道交通站点等公共场所便利店布局不足,也限制了便利店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2020年重庆出台的《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品牌连锁企业在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公租房等“盲点”及商圈、步行街、社区、高校、景区、公园、商业楼宇、交通站点、高速园区等区域布置便利店,着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鼓励便利店企业发展24小时便利店,提高居民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
李然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重庆的便利店数量有望继续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对商家来说,这将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数量增长的同时,一些传统的便利店,只卖日用品,不能提供熟食、热食、休憩的空间,跟不上人们的需求,将在这个过程中生存艰难,甚至被淘汰出局。”他认为。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