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重燃“补贴大战” 重庆多家餐饮商家大爆单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邱小雅

2025-07-07 17:49

“外卖补贴”大战升温。一平台截图

刚过去的周末,阿里与美团展开新一轮外卖补贴角逐,相继放出大量且大额的外卖红包券。淘宝闪购推出“满18减18”的新人专享红包,美团则联合不同奶茶饮品品牌推出了“0元喝奶茶”的平台福利活动。

记者注意到,这波“补贴大战”让外卖订单量激增。有的重庆茶饮商家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从未见过这样的大场面,门店一天内居然预约了超过2000单。”

外卖“补贴大战”为何重燃?记者进行了采访。

商家爆单

消费者尝到甜头

7月5日晚上9点左右,虽然距离商场打烊只剩下1个小时,记者在南坪协信星光商场的某奶茶店看到,取餐处还堆放着不少做好的奶茶,不时有各大平台的外卖小哥来提货,还有小哥在焦急地等待商品打包。

“暑假本来就是茶饮消费高峰,加上这两天平台补贴力度大,今天我们已经突破1500单了。”取餐处店员一边帮前来提货的外卖员找货,一边告诉记者,下午高峰时期,店里还短暂关闭了外卖订单渠道。

该商场的一家咖啡店店员也称:“受外卖平台的补贴刺激,外卖订单太多,根本做不赢,今天的单量是平时的两倍还多,出餐时间也变长了。”

消费端方面,记者采访了解到,消费者普遍表示“平台竞争带来了比价空间,外卖价格也被‘打下来’”。消费者吴可告诉记者,7月5日,他看到某奶茶品牌的大杯“奶绿装芒”线下点要21元,外卖平台下单加上运费才12元,所以就算就在附近也要在外卖平台上下单。

在补贴的刺激下,大量用户涌入平台。7月5日当天下午,美团平台还因用户下单量突破历史峰值,触发了服务器限流保护,出现了消费者点不了外卖的现象。

骑手收入翻倍

配送效率遇挑战

这场外卖“补贴大战”之下,订单增多,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骑手,可观收入。

在渝北区跑单的外卖骑手陈威(化名)告诉记者,自己7月5、6号的收入是平日的两三倍。“单子平台补贴都很高,平时一单也就四五块钱,昨天一单平台能补到十二三块钱。”

“配送费翻了倍、单量又多,有些单子甚至只有百十米,只要肯跑,一天下来收入七八百元问题不大。”外卖骑手张师傅说。

但众包骑手王师傅却向记者表示,他同时在美团和阿里(淘宝闪购、饿了么)、京东外卖平台接单,虽然单量不缺,但是由于单量太大,常常遇到“卡单”的问题。“因为点外卖的人太多,奶茶店来不及制作,往往要排队超过40分钟,这也影响了我们送单的速度。”王师傅说。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担忧:“夏季是茶饮消费旺季,平台通过补贴抢占市场是常规操作,但若商家承接能力不足,反而会影响消费体验。部分中小商户可能因突然爆单导致商品质量下降、退单率上升,将会因此影响口碑。”

外卖平台

开始新一轮竞争

新一轮“补贴大战”背后,是外卖平台间开启的新一轮竞争。

今年年初,京东高调官宣入局外卖。7月2日,淘宝闪购则宣布启动规模高达500亿元的补贴计划,将在未来12个月内直补消费者及商家。

淘宝闪购称,将通过发放大额红包、免单卡、官方补贴一口价商品等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优惠,同时上线店铺、商品、配送补贴及免佣减佣等措施,促进商家生意增长。

目前,淘宝闪购公布的数据显示,补贴上线以来,餐饮连锁品牌和中小商家生意分别环比增长170%和140%。此外,补贴上线首日,有589个零售品牌订单量比5月2日(淘宝闪购业务全量上线)增长超100%,其中熟食、酒水饮料品类的单量翻倍。

美团方面的数据则显示,截至7月5日22时54分,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已经突破了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已超过1亿单。

“这场以暑期消费为契机的补贴战,短期内实现了平台、商家、骑手、消费者的多方共赢,但暴增的订单压力已开始暴露产业链协同短板,外卖生态涉及商家运营、骑手调度、用户体验等复杂环节,任何短板都可能影响全局。”重庆工商大学应用经济系主任李然认为,补贴终会退潮,最终平台间比拼的是生态体系的耐力。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杨永芹   审核: 曾立 主编:陈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