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西洽会|渝港现代服务业合作主攻方向在哪?重庆划出6大重点
2025-05-22 21:03
5月22日,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重庆拉开帷幕。
当天下午,渝港现代服务业合作专题活动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凌健在专题推介时透露,作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2024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2.7万亿元,汽车产量254万辆居全国第二,全球近五成笔记本电脑“重庆造”,预计2027年,重庆工业总产值将达到4万亿元。
▲5月22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渝港现代服务业合作专题活动现场。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凌健分析,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科技创新枢纽,凭借开放的经济体系、健全的法律制度、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高度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与重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必将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其中,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智能运维、低碳环保、工程技术服务这6个领域与制造业联系紧密,是重庆生产性服务业发力的重点,更是渝港合作的主攻方向。
围绕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速布局
据了解,重庆科教人才资源丰富,2024年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居全国第7位、西部首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市级以上科创平台583家。
但是,重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大型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较少,规划到2027年,新增规模以上科技研发服务企业500家,检验检测服务全产业链规模实现倍增、达到1100亿元。
目前,重庆正聚力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4大科创高地,建设嘉陵江、明月湖实验室,布局一批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构建全周期、全链条、市场化的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打造千亿级检验检测产业集群。
凌健分析,香港基础科研实力雄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优势显著,可充分发挥香港国际化科创平台优势,共同推进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品孵化等方面合作,加速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实现国际创新资源“引进来”和创新成果“走出去”的双向赋能。
助力建设西部唯一的全球“设计之都”
作为“站立着的城市”“8D魔幻城市”“老工业城市”,重庆为集成化创意设计提供了丰富场景。目前,全市集聚设计企业5万余家,培育市级设计中心237家、国家工业设计中心11家。
但是,重庆仍然面临设计品牌、设计龙头、国家级设计中心稀缺等瓶颈。按照规划,到2027年,重庆工业设计企业超过500家,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5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50家以上,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
目前,重庆已发布整车设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应用场景,举办“智博杯”工业设计大赛等赛事活动。以设计为牵引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模式创新,壮大全链条设计产业集群,培育“智能创作、云端文化、交互媒体、科技设计”等新型业态。
凌健表示,香港是亚洲设计枢纽,汇集各种创新理念、产品和人才。香港可将重庆丰富的制造场景与香港国际化的设计资源平台相融合,让港式设计与山城文化碰撞出惊艳的创意火花。
共同推进双向开放的国际经贸枢纽
目前,重庆拥有7个综合保税区、数量居中西部第1,正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去年,外贸进出口规模7154亿元,笔记本电脑、摩托车出口值列全国第1、第3。
但是,重庆出口结构较为单一,传统贸易增长空间受限,亟需发展新型外贸业态和产品。按照规划,到2027年,重庆外贸进出口规模达1.1万亿元,服务贸易达1600亿元左右。
眼下,重庆正瞄准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主攻方向,深耕“跨境电商+产业带”新蓝海,加快构建“线上+线下”同步运行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打造电子产品、集成电路、机电、冶金、仪器仪表等若干特色专业维修集聚区,构建多样化、多品类的保税维修服务体系。
凌健提出,香港是全球贸易中心,已成为重庆第三大贸易伙伴,渝港经贸交流合作早已密不可分。两地可携手开拓贸易新蓝海,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深化合作,探索共建全球售后分拨中心、保税维修检验认证体系等,让“内陆开放高地”与“国际商贸枢纽”深度耦合。
积极打造有辨识度的西部金融中心
据了解,重庆金融服务业西部领先,金融资产规模8.9万亿元,本外币贷款规模迈上6万亿元新台阶,区域性、功能性金融机构32家。
但是,重庆金融业国际化水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待提升。按照规划,到2027年,重庆金融业增加值将达3800亿元,GDP占比稳定在9%左右。
目前,重庆正大力实施“智融惠畅”工程,持续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创新金融服务体系。落地一批具备招商性质的“母子”基金,招引项目上市后双倍认定返投比例,推动“以投促引”“产投结合”。
凌健分析,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服务业在全球享有盛誉。两地可在人民币跨境使用、跨境结算、跨境投融资等方面广泛合作,共同探索构建高效的双向投融资通道,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合力提效陆海并济的综合物流枢纽
重庆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主要发起者、推动者,是全国首个“五型”国家物流枢纽。中欧班列开行量占全国23%、居全国第一;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外通达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56个港口。
但是,重庆物流行业的市场主体偏弱,A级物流企业(121家)仅占全国1.4%,市场主体整体实力亟需提升。按照规划,到2027年,重庆将新增A级物流企业20家,社会物流总费用GDP占比下降至13%。
目前,重庆正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牵引作用,培育从订购到交货的国际物流全链条服务体系。持续推动中新、中缅、中老通道功能拓展和能级提升,加快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面向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组织中心。
凌健认为,香港作为全球航运贸易中心,航空货物吞吐量长期稳居世界首位。渝港两地可加强在智慧供应链、多式联运、冷链物流等方面的合作,帮助重庆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地位。
合力助推知识密集型商务服务
重庆是中西部首个国际商事仲裁中心试点省市,已吸引57家全国百强律所设立机构;成立了中西部首个知识产权投融资促进会;聚集会计师事务所155家。软件信息服务主营业务收入4200亿元,从业人员突破43万人。
但是,重庆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国际化程度有待提升,软件信息服务创新能力不足。预计到2027年,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所达35家,百人以上律所达20家,从业专利代理师800人,新增软件企业上万家。
目前,重庆正加快建设“数字重庆”,深入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建设西部算电协同创新中心和西部算力调度平台。正在加快打通知识产权转化“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建设,大力引进国际化会计师事务所。
凌健表示,香港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法律、商事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拥有全球认可的会计、法律、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两地可扩大专业服务合作,强化数字对接,带动两地人才、技术、数据高效流动和高水平开放合作。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