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电商平台今晚启动“618” 今年大促有何变化?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邱小雅

2025-05-13 18:10

平台的外卖大战正打得火热,一年一度的电商年中大促也将打响。

5月13日晚上8点,京东、天猫、抖音、快手将相继开启2025年618购物节。作为每年上半年电商大促的重头戏,今年618有哪些新变化?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立减取代“跨店满减”

现货取代预售

记者注意到,从目前各家电商平台公布的玩法来看,各有侧重,有平台取消“跨店满减”,有平台则取消预售。但对消费者而言,今年618的明显特征是更简单、更直接。

首先是活动玩法上更简单,以天猫为例,618期间消费者无需凑单,活动商品“官方立减15%起”,最高可立减50%,一件也能享受立减优惠。不仅如此,官方立减还可以和其他单品优惠、跨店优惠叠加使用,上不封顶。

今年天猫618还设置了最低价校验防控“先涨后降”,价保时间则从消费者付款至7月5日。

又如京东,平台取消预售,5月13日晚上8点直接现货开卖,除“官方立减”等促销玩法,首次整合国家补贴与京东外卖百亿补贴等资源“补上加补”,推动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

“以前电商购物节东凑西算,像是做奥数题,立减对我们消费者而言肯定是好事。”重庆消费者陈晓双表示,虽然对购物节的热情不如过去,但如果价格划算还是会买一波。

此外,从时间上看,今年618比往年都来得更早,甚至是618大促首次提前至5月中旬。以京东、天猫为例,去年两家平台的预售日分别为5月23日、5月20日。

商家“免报名”

平台加码扶持

除了针对消费者让利促销,各大平台也在今年618通过流量支持和巨额补贴等措施来扶持优质商家。

今年“618”活动期间,京东和天猫相继宣布采用“免报名”机制,通过提供创新玩法、多重补贴、流量激励三大举措,助力商家实现流量和销量爆发式增长。

比如,京东618采用商家“免报名”机制,系统将自动圈选符合条件的商品,直接匹配会场流量和搜索推荐资源,帮助商家减负提效;天猫方面,商家同样无需单独报名,只需对商品进行报名,平台还将结合店铺数据智能推荐活动商品,商家可一键批量提交。

618购物节作为新商家的重要增长契机,不少平台也祭出大手笔扶持商家。

今年4月,京东针对外贸型商家推出“2000亿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承诺未来一年内将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出口转内销商品,帮助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

“京东618期间,该扶持计划将持续推进,为外贸企业打开国内市场、实现转型突破提供重要增长机会。”京东相关负责人说。

又如,淘宝直播在今年618期间将投入20亿元现金,为品牌、商家、主播打造确定性增长引擎。阿里旗下的商业数字营销平台“阿里妈妈”,也宣布今年618将投入30亿元红包补贴作为激励。

“拆墙”继续

电商跨平台拓展消费生态

自去年互联网大厂开启全面拆墙,今年618开启之前,各大平台均加大了站外流量挖掘的力度,通过跨平台合作拓展消费生态。

5月7日,淘宝天猫与小红书签订战略合作,目前,小红书种草笔记可直接跳转至淘宝App。“与小红书的合作,是淘宝天猫2025年全域运营非常重要的一步。”天猫总裁家洛公开表示,继去年与微信支付、京东物流等达成互通合作后,目前,淘宝天猫已与微博、微信、支付宝、B站、知乎等超200家互联网平台建立合作。

不久前,B站也对外宣布,今年618大促将深化与淘天、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合作,进一步升级“京火计划”和“星火计划”,并新增实时播放监测及精准再营销功能。今年618,“京火计划”中符合条件的商家不仅能收获花火+、投流返货等补贴,还能享有最高120%的对投政策。

“在互联增量时代,大家都选择‘跑马圈地’,因为想以此去打造闭环用户生态,从而抢占市场。”重庆工商大学应用经济学主任李然分析,随着互联网流量增长见顶,电商行业已经进入存量时代。到了存量市场中,平台想要获得更多生意,仅靠单打独斗已经很难再有突破。只有实现平台之间的互融互通,才能找到破局之道。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