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不停工 我市重点工程加速攻坚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廖雪梅 罗斌

2025-05-04 18:43

“五一”假期,当大多数市民乐享休闲时光之际,我市各个重点工程建设现场却是一片繁忙景象。建设者们抢抓施工黄金期,坚守一线加速攻坚,全力推动项目建设。

新燕尾山隧道项目:

工人们忙到晚上10点才下班

5月4日早上10:30,位于巴南区的新燕尾山隧道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声不断,各种设备马力全开。中交二航局吊车司机冯松轻轻推动操作杆,遥控“指挥”起重机“手臂”缓缓向前伸展。在两位钢筋搬运工的帮助下,一捆两吨重的钢筋被稳稳吊起,精准运送到主线1号桥指定位置。

▲5月4日,新燕尾山隧道项目正加紧施工。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忙碌的不仅是吊车司机和钢筋搬运工。“今年‘五一’期间,我们项目有360多人坚守岗位。”中交二航局新燕尾山隧道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施工进展,项目实行两班制,早上6:30上班,晚上10:00下班。

▲5月4日,新燕尾山隧道项目工地,中交二航局的技术工人正在加紧施工。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新燕尾山隧道项目位于巴南区内环吉庆隧道北侧,起于内环快速路五横线太阳岗立交(不含太阳岗立交),止于内环快速路南泉立交(不含南泉立交),全长约6.8公里,双向6车道设计,共分两个标段建设,中交二航局负责的是二标段施工。该标段长约3.62公里,包含主线桥2座、辅道桥3座,立交3座(南温泉互通立交、花溪立交、苦竹坝立交)、宗申地通道1座。

由于项目处于城市建成区,周边小区成熟、厂区分布较多,电力燃气管网迁改复杂,协调难度大。针对上述挑战,项目部一方面严格控制施工时间,采用设置围挡、喷淋降尘设备等环保施工方式;另一方面,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建模技术进行虚拟施工模拟,提前发现并解决施工结构冲突,并利用智慧工地监管监控设备,实时预警施工风险。项目部还及时成立专项工作专班,联合多部门协同推进问题解决;并根据施工进度和需求,聘请专业团队进行迁改施工指导,确保施工进度和居民生活需求。

目前,新燕尾山隧道项目二标段正进行土石方外运、桩基施工等下部结构、现浇箱梁和钢箱梁安装及整条线路的给排水管网施工,完成整个工程量的28%,预计9月底可实现1号桥与原有景竹路贯通,力争今年底达到该区域通车条件。

新燕尾山隧道项目建成后,市民可从大渡口区通过白居寺长江大桥、新燕尾山隧道便捷到达内环快速路及渝黔高速、渝黔复线高速公路。

龙兴安置房三期项目:

近500余名建设者一线奋战

5月4日是“五一”假期的第4天,由中建六局承建的龙兴安置房三期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机械轰鸣,支架模板安装、钢筋加工、安装焊接等作业如火如荼开展,施工现场繁忙有序。

▲图为两江新区龙兴安置房三期项目施工场景。中建六局供图

“干这行几十年了,几乎每年的‘五一’劳动节都是在工地上度过的。”从事木工工作的刘德勇今年46岁,是江津区人。只见他熟练地拿起钉锤,“砰砰”几下,一根铁钉就被敲进模板里。在敲完钉子后,他将两块面积相同的模板进行拼装、固定,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像刘德勇一样,今年“五一”期间龙兴安置房三期项目有近500余名建设者坚守在一线,他们铆足干劲全力冲刺,用勤劳和汗水谱写“奋进者之歌”。

龙兴安置房三期项目是重庆市重点民生项目,位于两江新区龙兴组团天堡寨,东邻育才路、西邻朝阳西路、北靠宝丰路,南侧为未建成规划支路,占地面积为149亩总建筑面积约37.7万平方米。

据中建六局项目生产经理高凡介绍,该项目规划有24栋住宅塔楼,1座幼儿园和1栋社区物业、商业集中配套用房。目前,该项目基础分部工程已全部完工,车库结构建设完成60%,主体结构完成40%左右。预计今年6月底前,车库结构施工有望完工,今年内争取完成所有楼栋封顶。

龙兴安置房三期项目建成投用后,将安置3200余户7100余人,为当地安置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蔡杨   审核: 陈钧 主编:曾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