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项目“加速跑”!江跳线过江段、江长项目长寿段迎新进展
2025-03-27 18:30
正是一年好春光,重点项目“加速跑”。记者近日走访我市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天气晴好,建设者积极抢抓施工的黄金期,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门式墩横梁完成浇筑、高架桥开始架梁施工……不少项目捷报频传,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市郊铁路江跳线过江段
北岸高架门式墩横梁完成浇筑
3月26日早上7点,清晨的阳光中还带着一丝凉意,由中建六局承建的市郊铁路跳磴至江津线(圣泉寺至鼎山段)(简称“江跳线过江段”)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泵车长臂高悬,振捣机“卖力”震动,钢筋工、模板工、混凝土工各司其职。
忙碌的人群中,混凝土工雷勇显得格外专注。只见他双手紧握振动棒,目光紧盯着锚垫板下方、波纹管周围以及钢筋交织的密集区域,这些部位是当天混凝土浇筑的关键。
“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每一寸混凝土都必须夯实。”雷勇告诉记者,混凝土需要通过振捣排除气泡、实现密实,但密集的钢筋排列却让浇筑过程充满挑战。在十余年的施工生涯中,雷勇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和高超的操作技巧——每次振捣时间均严格控制在20秒至30秒。即便在钢筋如“荆棘”般密集的端头封锚位置,他也能精准调整振捣棒角度,用铁钎辅助捣实,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因为长时间作业,雷勇的双手磨出了老茧,一天十个小时施工下来,腰酸疼背是常事。
在江跳线过江段,像雷勇一样忘我工作的还有不少。中建六局江跳线过江段项目部责任工程师孙振恒透露,他们项目有9个工点160人同时作业,工人们从早上7点忙到12点,稍作休息,再从下午1点忙到6点。
▲市郊铁路江跳线过江段建设现场。中建六局供图
在各方的高效配合下,江跳线过江段北岸高架P4门式墩横梁已顺利完成浇筑。接下来,项目团队将加快北岸高架施工,同步进行跨江大桥北主塔、南主塔以及站点区间施工。
中建六局项目负责人代龙介绍,江跳线过江段为已建成的江跳线的延伸线,起于滨江新城圣泉寺站,止于江津体育馆附近,全长4.67公里。目前,该项目跨江大桥南主塔已完成80%,北主塔正进行桩基施工,南锚碇、人民广场斜拉桥、几江站、鼎山站等工点施工也在有序推进中。
江跳线过江段项目力争2027年底建成,将与现有的跳磴至圣泉寺段贯通运营,更好地保障沿线市民出行需求,助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江长项目长寿段
晏家联络道1号桥开始架梁施工
3月27日上午,阳光明媚。位于长寿区的中交路建两江新区—长寿区快速通道项目(简称“江长项目”)建设现场,轰轰隆隆的机械声、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断回荡在工地上,共同组成了振奋人心的施工“交响曲”。
在数十米高的空中,工人们站在环形梯笼操作平台内,手持焊枪在“钢筋丛林”间埋头作业。在高架桥下方不远处,安全员郑鹏廷一边紧盯图纸,一边轻声和技术人员探讨着当天施工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安全帽檐下滚落的汗珠,在他的防尘口罩上浸透出深色痕迹。
“我们自上月初复工以来,项目就进入攻坚阶段,目前工地上有500多名建设者奋战在一线,晏家联络道1号桥于日前开始架梁施工。” 郑鹏廷说。
中交路建项目总工程师布仁巴图介绍,1号桥是江长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之一,上跨现有沟谷、河道及地方道路,一端连接河泉立交,另一端与经开区隧道出口相衔接,虽然只有280米长,但圆柱墩作业难度大、钢筋焊接要求高。
▲江长项目长寿段晏家联络道1号桥开始架梁施工。中交路建供图
针对高空作业挑战,项目部使用360°环形梯笼操作平台,并采用钢筋卡具、钢筋网片排焊机等设备,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和钢筋安装、连接质量。
不仅如此,为确保江长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晏家隧道、龙门桥隧道安全、高效建设,项目部还打造瓦斯隧道安全管理系统,运用数字视频监控技术、瓦斯自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对隧道施工实施远程监控。
江长项目起于两江新区三环高速统景互通,止于长寿区菩提北路,长约23.6公里。全线分渝北和长寿两个标段,其中长寿段由重庆城投江长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目前,江长项目长寿段主线12号桥、13号桥均完成架梁施工,主线14号桥、15号桥正进行下部结构施工中,预计年底完成14号桥施工。
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两江新区与长寿区之间的快速连接,促进两江新区、渝北区、长寿区及渝东北城市组团协同发展,对推进主城都市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1小时通勤圈”具有重要意义。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