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和深蓝汽车获首批乘用车增程器综合性能之星认证
2025-03-18 20:55
2025年3月18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渝发布了首批“乘用车增程器综合性能之星”认证证书。来自重庆的两家车企赛力斯和深蓝汽车从六七家增程器制造企业中脱颖而出,率先获得相关认证,显示了在新能源汽车增程器领域的领先技术实力。
此次认证基于国内首个《乘用车增程器综合性能测试评价规程》,从能效系数、能量密度、振动噪声三大维度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标志着我国增程器技术进入标准化发展新阶段,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演进提供"中国方案"。
据了解,本次获得认证的赛力斯智能超级增程系统,采用了NVH性能优化、发电机油水混合冷却、电控系统安全升级等全新技术,全面提升了增程器NVH性能、油电转换水平及功能安全性等,最高油电转换率超过3.5kWh/L,具有高效、节能等特点,实现了动力性能与续航能力的双重提升。
同样获得认证的深蓝超级增程技术则以“高效集成、长续航、低能耗”为核心,通过多项创新技术实现性能与能效的平衡。例如,通过NVH平衡算法与谐波注入技术,实现发动机启动无感知;采用单质量飞轮扭转减震器,隔振率提升50%以上8;发电效率达96%,馈电油耗低至4.95L/100km。
中国汽研相关人士介绍,当前全球90%的增程式新能源车型由中国车企生产,但长期缺乏统一的针对增程器综合性能的技术评价体系。此次发布的《乘用车增程器综合性能测试评价规程》首次构建了包含能效系数、质量能量密度、NVH性能的三维评价体系。该体系通过实验室严苛测试,要求三项核心指标同步达标方可获证,既解决了消费者选车时的技术认知盲区,也为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了明确对标方向。
“我们的测试数据显示,国内头部企业增程器能量转换系数普遍突破3.5kWh/L,而国外的多数车型增程器的能量转换系数低于3.2 kWh/L,自主品牌增程器在油电转换效率上已大部分超越国际水平。”上述人士表示,此外,此次评价中首次提出了“质量能量密度”指标,“质量能量密度”即“一斤发电系统(增程器)能榨出多少电”,高密度的榨汁机能榨出3杯橙汁(同样重量,发电量更大,续航更持久);低密度的榨汁机只能榨出1杯橙汁(同样重量,发电量小,续航打折),质量能量密度越高,相当于这台“发电系统”越“会榨汁”,用更轻的身板榨出更多电能,让汽车跑得更远、动力更足。国产设备更展现出"高能效轻量化"优势——以"一斤增程器榨取电量"的直观类比,国产设备相当于用同等总量可以“榨出更多杯电量”。
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系统性解决方案,将绿色技术创新作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口。在此背景下,增程器技术作为衔接传统动力与电动化转型的创新纽带,正掀起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革新浪潮。记者了解到,在"双碳"战略背景下,中国汽研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通过标准创新强化技术话语权,既为消费者建立透明可信的选购依据,也为企业搭建公平竞争的技术擂台,更向世界证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从"规模领先"向"质量引领"跨越。随着测评体系持续完善,这套"可复用的中国方案"有望成为全球增程器技术发展的通用准则。(受访者供图)
相关链接>>>
增程器认证让你买车时“明明白白”
据介绍,增程器就是增程式电动车的“充电宝”,通过燃油发电为电池补能,兼具电动车驾驶体验和燃油车长续航优势。
在电池能量密度突破前,增程式是平衡续航、成本、环保的“万金油”,而认证标准的制定则是为消费者购车提供权威参考,让消费者明白自己购买的产品综合性能是否达标的关键。
同时,这也将推动行业掌握技术话语权,帮助推动增程器标准纳入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体系,有利于为技术出海预留通道,推动中国方案成为全球标杆。
记者了解到,在上述增程器综合性能评价认证开展前期,中国汽研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积累了若干年的数据和经验,邀请了近20位行业专家共同研究、反复论证了1年多的时间,最终根据技术发展的趋势、市场关注的热点、测试评价的科学性等选择了“能效转换、能量密度、振动噪声”这三个评价维度。这三个维度也分别反映了大家普遍关心的混动车节能问题、混动车零部件紧凑性问题、混合车用户体验问题,可以说既考虑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也兼顾了企业的技术可行性。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