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伊拉克记者与中国结缘14年:“我觉得我就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
2025-11-05 21:09
“中国让我重新‘出生’了。”在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上,与中国结缘14年的伊拉克记者方浩明用他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关于文化、友谊与和平的动人故事。

▲供职于中阿卫视的伊拉克记者方浩明。 记者 罗斌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从战火纷飞的伊拉克到和平发展的中国,从怀揣梦想的留学生到中阿文化交流的桥梁,方浩明感受过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和平的不易。在他眼中,是中国这片土地赋予了他第二次生命。
他愿将中国称为“重新出生的地方”,并立志用记者的话筒,让世界看见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
此生最大的渴望就是和平
方浩明的童年记忆被战争笼罩。
“你不会想象到战争有多么恐怖。战争的时候,你唯一想要的就是能过上和平的生活。”他回忆,幼年时期,他经历过两次战争,此生最大的渴望就是和平。
“我是2000年出生的,一直到2005年,我们才离开伊拉克。经历完第一次战争后,我们选择到叙利亚,但很可惜,叙利亚也发生了战争。”方浩明说,这两场战争让他更加坚定地想让更多人去理解和平的珍贵。
正是这份刻骨铭心的经历,塑造了他的人生志向——成为一名记者。
他动情地说:“我有一个不和平的童年,所以从小就梦想当记者,希望通过我的声音,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和平是怎么来的。”
2011年,15岁的方浩明来到中国,从中学一直读到大学。在这十多年的日子里,方浩明在华夏大地上感受到了和平与安定,他也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是用英雄们的鲜血换来的”。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和生活在中国的记者,他有责任将中国为和平所付出的努力告知世界。
前不久,方浩明去了“九三阅兵”现场观礼,并且深受震撼。“正是因为经历过战争,所以我对和平有更真实的感受。”方浩明说,当和平鸽放飞的瞬间,自己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这位从战火中走出的记者,因为在中国看到了和平的美好,所以觉得“在中国的每一分钟都非常重要”。
而今,他正将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感悟,化作促进中阿两大文明相知相交的源源动力。
亲历中国发展奇迹
“才来中国的时候,我们全家人都不会中文。”方浩明操着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说,初到中国时,他也曾面临语言障碍,担心不能适应这里的环境,但很快就克服了困难,他把流利的中文归功于“我有很多中国朋友”。
“他们会把你带到他们的生活里面。”他笑着说,没到中国以前完全不知道春节,后来才了解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我多次在中国朋友的家中度过春节,一点儿外人的感觉都没有。”他的味蕾也无声地诉说着他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与融入。
从最初不吃辣的“阿拉伯胃”,到成为“重庆火锅”的忠实爱好者,方浩明已经彻彻底底地被中国美食所折服。他知道,“哪怕你吃不惯某个地区的食物,可能换一个地区,你又会爱上那里的美食。”
“我每年都非常关注大型国际论坛,比如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我觉得这些论坛可以带来很多合作机会。目前我参加过三次全国两会,从中感受到了中国的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方浩明说。
他还盛赞中国推出的244小时过境免签这一政策。“我觉得这是中国政府做得非常棒的一个事情,可以让更多外国人来中国,亲眼看看中国真实的样子。”
“我见证了中国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发展变化有多快、多大。”说出这句话时,他的眼里充满信念感。
近三年,他走遍了中国大部分省会城市和众多乡镇,用脚步丈量中国的真实面貌。
比如高铁,他说,作为一名记者,自己常常依赖高铁出行,时刻感受着“中国速度”带来的便利。
他还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今,“中国制造”在中东地区遍地开花,汽车、机器人、AI和软件在当地越来越受欢迎。
助推中阿架起文明互鉴桥梁
三年前,也是方浩明大学毕业之际,他参加了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短视频大赛并获得一等奖,由此加入中阿卫视。
成为一名记者后,方浩明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着重要使命。尽管中阿卫视的主要受众是阿拉伯国家的人民,但他始终认为,不仅要将中国的故事生动地讲给他们听,也要让他们和中国人民对彼此的文化产生兴趣与关联。
“我觉得我就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他的策略是,通过个人影响力先让阿拉伯民众先认识他,再通过他了解中国。同时,他也积极将阿拉伯文化引入中国。为加深中阿国家的互相了解与尊重,他还主动开创了中阿双语的节目品牌。
“前两年,我们成功让叙利亚、埃及的一些文物来到中国巡展,让中国人感受到阿拉伯历史的魅力。”他透露,近期也正在积极沟通,希望明年能让伊拉克文物也来华巡展。
他为中阿文明互鉴做出的努力已初见成效。
“我现在发的视频评论区,很多人都会问,怎样才能到中国生活、旅游,会不会遇到什么困难……说明大家对中国更感兴趣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方浩明说,就在上个月,他们组织的一个中东网络“大V ”到北京的活动也令人感到欣慰。
“11个‘大V’来自中东不同国家,他们中有的粉丝上千万,有的500多万。本以为他们每个人会发1-3条短视频在中东的网络上,没想到总共发了超300条视频。”方浩明说,有个“大V”看到路边扫脸付款的机器,当即说必须拍下来,“我经常跟中国朋友说,你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在国外还没有,当你看到外国人说‘哇’的时候别太惊讶。”
结束北京行的时候,来自中东的“大V ”问方浩明,有没有推荐的其他城市,他第一个推荐的就是重庆。“我特别喜欢到重庆度假,我觉得这里生活气息非常足。”他说。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