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之治·重庆地标①|老牌公园何以打造城市新IP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杨铌紫 张锦辉

2025-10-21 21:57

编者按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一年多来,重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的“重庆解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实践书写生动注脚。

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即将在重庆举办,这一全球关注的城市发展盛会,既是展现中国城市治理智慧的窗口,也是对重庆城市治理成效的检验。今日起,新重庆-重庆日报选取典型案例,推出“大城之治·重庆地标”系列报道,展现重庆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生动实践。

10月19日清晨六时许,重庆动物园门口已排起长队。天空飘着细雨,却不会浇熄“猫粉”们的热情。

他们中,有背着相机的自媒体博主,有牵着孩子的父母,还有专程从北京、广州飞来的外地游客。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熟悉的身影:顶流大熊猫“渝爱”,在历经百余天的治疗与休养后,在这一天正式回归。

“终于又能见到‘渝爱’了!我上次来它还在休养,今天特意赶过来。”一位穿着熊猫连帽衫的姑娘兴奋地说。她手里攥着之前买的“虫动”限定冰箱贴,背包上挂满了熊猫挂件。

园区内的“虫动市集”人声鼎沸。文创店里,围巾、钥匙扣、T恤、玩偶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耳边传来各地方言甚至外语。

雨中的重逢、热闹的市集……是这座70年历史的老牌公园变身城市新IP的生动展现。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物园,而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动物IP乐园”,正以看得见的更新实践,诠释重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治理智慧。

▲2025年10月20日,重庆动物园为大熊猫“良月”的幼仔举办百天见面会。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设施设备升级改造 要让动物住得舒心

重庆动物园,原名西区公园,1955年对外开放。70年来,它从一座功能单一的动物展示园,悄然蜕变为集动物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宣传和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动物园、城市文化地标,也是大熊猫最多的动物园。

“动物园不仅是看动物的地方,更是传递自然理念、连接城市情感的窗口。”重庆动物园管理处副处长唐和说。他站在改造一新的熊猫馆前,背后是假山、流水、栖架等构成的“模拟野外”,几只大熊猫正悠闲地啃着竹叶。

▲2025年10月20日,重庆动物园,游客在大熊猫馆上馆游览。这里的假山、水池、草坪、攀爬栖架等焕然一新。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变化始于细节。2022年,重庆动物园对熊猫馆进行了改扩建,场馆面积大大增加,外场重建了假山、水池、草坪等,可满足更多的大熊猫展示给公众。同年,小熊猫馆开工新建,现有26只小熊猫在新的场馆中嬉戏打闹。

今年7月,重庆动物园又对大熊猫馆上馆区域进行了改造,10月初改造完成,内笼舍原有的锈蚀钢结构换成了不锈钢,地面铺装地砖,笼舍内部加装新风系统、中央空调、除湿机等,完善内外监控设施,外场则重新进行了丰容。

“动物福利是根本。它们状态好,游客才愿意来,IP才有生命力。”唐和说。

动物福利的提升肉眼可见。沿着蜿蜒的步道前行,鸟类展示区的工人正铺设外围景观道路。“以前看鸟隔着密网,现在玻璃幕墙通透得像没屏障。” 重庆动物园基建科负责人张文瀚指着快要完工的场地说,今后鸟类展示区场馆的面积扩大,场馆数量增加,分为上展区和下展区,以前锈蚀、潮湿、老旧的老笼舍已升级改造为新的笼舍。

据介绍,目前重庆动物园雨污分流管网项目完成90%以上,预计11月完工;鸟类展示区改造工程完成90%以上,预计今年底完工。同时,园区已完成熊猫馆临时笼舍、狼馆、综合兽笼等10余个馆舍改造与丰容,河马馆改造、涉禽馆改造等10余个品质提升项目按计划推进。

从熊猫到“虫动” IP运营玩出新花样

▲2025年10月20日,重庆动物园,游客在“虫洞市集”选购文创产品。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渝可”“渝爱”“莽灿灿”“奇颖”……这些大熊猫的名字在社交媒体上热度不减。它们的每一个生日、每一次“出道”,都成为动物园与游客之间的情感纽带。

“我们做过大熊猫的生日会、幼仔百天见面会等,在各种节假日也有不同的庆祝活动。游客不只是来看动物,更是来看‘朋友’。”重庆动物园科教科负责人说。

直播间的镜头背后,是深切的情感交流。不固定官方直播,自媒体博主需提前报备、分区直播,既保障秩序,也提升观感。游客李严感慨:“以前看熊猫挤都挤不进去,现在有序多了,体验感真的提升了。”

而真正让“虫动”IP走向全国的,是文创。“虫动市集”从2023年国庆起步,如今文创店已有近200个品类,销售火爆。

“我们有大熊猫,也有小熊猫、长颈鹿、华南虎等IP的文创产品,包括玩偶、围巾、冰箱贴、T恤等,都是根据游客反馈设计的。”文创店工作人员指着货架说,接下来还要打通线上,让外地游客也能买到。

跨界合作让IP走得更远。重庆动物园与霸王茶姬、沁园等知名品牌联名开展“渝见萌友·自在常乐”“端午团团棕”“萌友齐相聚·中秋爱满园”等主题联名活动,助力动物丰容,携手野生动物保护,提升品牌影响力。

建园70周年“虫动市集”全国巡展,已在成都、武汉、上海等城市开展巡展,深受欢迎,吸引大量游客关注。

此外,重庆动物园还将与南京红山森林公园、西宁野生动物园等一起在广州动物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文创展卖活动,携手共创动物园文创发展。

科普科研双发力 老公园变“幸福空间”

▲2025年10月20日,重庆动物园,“虫动咖啡”门前,游客络绎不绝。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走在园区内,沥青路面平整宽阔,许多住在附近的市民每天早上都会到动物园来散步、锻炼身体。

“现在逛园太方便了!”家住附近的张阿姨带着小孩坐进“熊猫遛娃”童车,车斗里放着刚买的文创。

记者了解到,园区把闲置童车升级成带储物功能的新款,在熊猫馆附近新增了小吃铺,人工湖边新开了鹈鹕餐厅,还能坐在“虫动咖啡”里边喝咖啡边看大熊猫。

基础设施的更新也藏着巧思。动物造型的直饮机分布在园区各处,按压出水时会发出“吱吱”的叫声;卫生间新增了母婴室和临时蹲位,路面换成防滑地砖,连休闲座椅都加了靠垫。

▲2025年10月20日,重庆动物园,游客在熊猫外形的直饮机处饮水。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数据见证变化:2023年接待游客702万人次,2024年增至850万人次,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迎来53万人次。

从1955年的西区公园,到如今的城市IP,这里既保留着“历史名园”的底蕴,更生长着“人民城市”的活力。

他们来看动物,也来看花。春花展展出花卉19万余株,引进水生鸢尾等新品种,补栽地被植物1.2万余平方米,修剪花灌木5000平方米,大树修枝排危700株。四季更替的花卉,让动物园成为“常看常新”的城市花园。

▲2025年2月21日,重庆动物园,众多游客在郁金香花海中游览拍照。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他们来散步,也来消费。文创、餐饮、市集,构成完整的休闲链条。

他们来游玩,也来学习。在智慧导览系统前,游客扫码即可收听动植物科普,这个系统上线40天,使用量超10万次。“我们想让游客带走的不仅是照片,还有知识。”重庆动物园科教科负责人说。

科普视频《小熊猫知多少》在省级核心期刊《养殖与饲料》首届科普短视频评选中荣获最具创意奖,《小鹿成长记》等5个科普视频被“科普中国”采纳……动物园用视频讲故事,让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背后则是扎实的科研支撑。重庆动物园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博士后工作站等成为技术引擎,全力开展野生动物繁育保护科技攻关。今年上半年,成功繁育白颊长臂猿、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30种200余只,其中利氏蕉鹃人工育雏成果显著;交流引进小熊猫、黑白疣猴等珍稀野生动物13种82只,并首次引入美洲红鹮;累计救护动物48种百余只,放归10种13只。

▲2025年9月18日,重庆动物园,小朋友们在观看长颈鹿。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我们不仅是动物园,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守护者。”唐和说。

动物园是一座城市的记忆,也应当是城市发展的参与者。从1955到2025,从“西区公园”到“虫动IP”,这座老牌公园用一场自我革新,书写了属于一座超大城市的文化更新样本。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付爱农 主编:张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