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市域实践”系列报道⑭|綦江区探索区域柔性引才,效果如何?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周松

2025-07-03 20:33

萝卜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广受大众喜爱。可是萝卜榨的汁,大家喝过吗?

6月18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实验室里,副研究员周娜看着一批刚研发出来的水果萝卜种子开心不已。这批种子将在八九月份送到綦江,种植约500亩的水果萝卜,用来生产鲜榨萝卜汁,这将是綦江未来推出的又一特色农产品。

周娜是綦江区首批“柔性引进”的专家人才之一,而像她这样的,綦江还有50余名,分布于产业、教育、卫生、农业等多个领域。

引来人才、留住人才,是区县引才的一大难题。綦江区探索“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引才路径,《綦江区探索契合区域发展的柔性引才体系工作改革方案》出台。这项制度,效用如何?

信息共享 “专家号”不用再等待

“医生,快看看老人家怎么了!”前不久,綦江区郭扶镇中心卫生院高庙分院接诊了一名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的老人。

接诊医生立即为老人做了心电图检查,但因条件有限,很难处理。若要送往其他医院,老人可能在路上遭遇不测。

接诊医生随即使用“心电一张网”系统,将老人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传送至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

诊断中心医生看后,立即诊断为“急性下壁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开始指导高庙分院实施紧急治疗,最终使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心电一张网”系统,是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院长杨刚带领下,綦江区建成的一套医疗系统。通过云端数据中心,实现25家医院心电数据实时共享,即使是偏远地区的患者,也可以获得三甲医院服务。

杨刚本是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医生,2022年,他跨越千里来到綦江,开展10多项心血管疾病诊疗新技术,推动綦江地区心血管诊疗水平跨越式提升。

来到重庆后,他结合綦江的实际,推行“导师制”培养模式,个性化定制医护人员能力提升计划。

两年多来,科室团队迅速成长,培养成熟心血管内科技术骨干6名,指导青年医生斩获全国室性心律失常案例比赛一等奖,开展全国及西南地区领先技术10余项,为区县医院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精英团队。

“心电一张网”系统就是一项重要成果。截至目前,该系统共筛查普通心电图10万余人次,通过远程会诊、转诊156人次,明显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救治时间,大大提高了綦江基层医疗机构的心电诊断能力和急救效率。

这样的“全域共享”的模式正在綦江区各行各业推广。例如,高端技术人才可以同时在产业链上游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并在下游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从而促进人才在企业间的跨企交流与互动。

接下来,綦江还将持续推动“独家用才”到“全域共享”的转型,不断打破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与机制壁垒,构建基于产业链的引才模式,通过整合同一产业链上的用人需求,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实现“人才共用、智慧共享”。

智慧共联“老企业”焕发新活力

“生产效率提高了25%,成本还下降了20%,人才的作用是实打实体现出来了。”重庆有研重冶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研重冶)相关负责人高兴地说。

曾经,我国金属粉体材料高端市场进口依存度高,绿色制造技术被国外垄断。有研重冶作为有色金属粉体材料领域龙头央企,肩负实现技术突破的使命。

高端技术的突破并非易事,找到“带头人”是关键。为此,在綦江区的帮助下,有研重冶柔性引进了拥有20年材料研发经验的工学博士张敬国。

“张博士加入到我们的研发团队后,成功突破了四大核心技术,实现工艺优化与智能化升级、拓展高端应用场景、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突破高附加值产品瓶颈。”企业负责人说。

现在,有研重冶生产的电解铜粉产品,已经应用于5G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推动高性能铜粉和铜基粉末冶金技术进步,实现我国在该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綦江区持续推动专家人才与项目合作的精准匹配,张敬国博士主持的多项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推动全区多个金属粉体材料产业化项目发展,年产值超3亿元。

綦江区相关负责人说,未来该区将建立“项目清单”“投入清单”“政策清单”三张资源信息清单,实现从“单向寻才”到“双向选择”的合作转型,探索通过“柔性引才联盟”的方式,推动产业链上的企业共同制定统一的引才标准或科研项目,从而实现批量引进人才和人才的多功能复用。

成果共育 “土特产”实现大跨界

人才引进来,能发挥多少作用?

綦江区的草蔸萝卜,皮薄、汁多、味美,是著名的萝卜品牌。但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出现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由于长期没有专业育种,有些种子退化了,导致草蔸萝卜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产量、外观,口感也会有差异。”作为綦江引进的农业专家,周娜解释道,想要萝卜产业发展继续壮大,产品质量是关键。

为此,在綦江区农业农村委的持续支持下,周娜和同事们一起着手优化,研发出“草蔸60”和“草蔸90”两个早、晚熟萝卜新品种。

这两个新品种不仅保留了草蔸萝卜个大、形圆、皮薄、汁多的优点,同时优化了株型、增强了抗性、提升了商品性,产量和效益大大提升。

“以前,草蔸萝卜成熟期大都在90天左右,而‘草蔸60’是早熟萝卜,只需要60天即可成熟。”周娜说,而且两个新品种可以错开上市时间,延长市场供应时间,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在她的带领下,綦江还利用草蔸萝卜优良株系培育杂交萝卜新品种“綦蔸1号”,自主知识产权品种迭代升级,稳定萝卜产业种源供应,并在綦江推广萝卜“五改”技术(常规种改杂交种、稀植改密植、平厢改高厢、粗放改精准、化防改生防),提升了种植技术水平,增强了产能和效益,为綦江萝卜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除了草蔸萝卜,綦江区还在积极探索萝卜产业的其他衍生产品,例如萝卜汁。

“我们研发的新品种也已通过了相关验收,新品种水果萝卜‘甜梨’降低了萝卜中含有的辣味元素,增加了甜味元素,口感非常好,相信不久后就能在市场上买到了。”周娜说。

“以前,我们主要关注专家是否参与,而对合作成效的跟踪和评估较少。今后,我们将焦点从专家转向项目本身,通过建立以作用发挥为核心的评价机制,提升柔性引才的实效性和激励性。”綦江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接下来,该区将建立柔性引才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构建情感认同与物质回报的双轮驱动模式,实现人才价值释放与区域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关新闻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市域实践”系列报道①|以才兴产 以产聚才 两江新区探索双招双引新模式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市域实践”系列报道②|涪陵建立全市首个人才创新联合体 产业何以继续领跑?各方人才答题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市域实践”系列报道③|巴南区:“五端合一”打造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的“沃土港湾”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市域实践”系列报道④|南川如何破县域引才难题塑产业发展优势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市域实践”系列报道⑤|璧山“三个聚焦”掀起乡村人才创新创业热潮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市域实践”系列报道⑥|科研骨干站“C位” 这所大学青年人才挑大梁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市域实践”系列报道⑦|一片热土地 引来“金凤凰”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市域实践”系列报道⑧|重医附一院凭啥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扎堆”?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市域实践”系列报道⑨|引育乡村人才 “点亮”酉阳山乡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市域实践”系列报道⑩|为科研人才“铺路子”“搭台子” 重医附属口腔医院让青年人才大展所长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市域实践”系列报道⑪|永川:让人才创业从“不敢想”到“放手干”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市域实践”系列报道⑫|做实“引育留”大文章 万州区打造青年人才活力之城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市域实践”系列报道⑬|北碚建了个环大学的“港”,带来了什么→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付爱农 主编:罗静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