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笼包子,一份坚守,一生诚信 “包子婆婆”的十三年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杨铌紫 何庆渝

2025-07-01 21:19

凌晨3点,城市还在沉睡,陈淑梅和老伴李其云已悄然起身。简单洗漱后,他们走向小区里的店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包子婆婆”陈淑梅正在清洗蒸笼。记者 何庆渝 摄/视觉重庆

和面、剁馅、包包子,动作娴熟如13年前第一次出摊时。“咱们得赶早,让大家都能吃上热乎的早餐。” 陈淑梅一边忙碌,一边轻声念叨。

5点40分左右,天刚泛白,第一笼酱肉包热气升腾,李其云推着小车来到小区门口的摊位,陈淑梅则继续留在店铺里赶制油条、糍粑块等早点。

这缕烟火气,在铜梁区巴川街道六顺花园小区飘荡了整整13年。老街坊们笑说:“当年在这买早饭的小学生,如今都带着大学毕业证回来了。”

时间蒸透了面皮,也熬浓了街坊邻里一句无声的信任。

然而,支撑这份“准时”的,远不止生计。背后是67万元债务压顶的岁月,也是陈淑梅用一笼笼包子垒起的诚信丰碑。

儿子离世 信守承诺替子还债

说起“包子婆婆”早餐摊,背后有一段令人心酸又感动的故事。

陈淑梅一家原本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儿子李道生在重庆一家塑钢厂开车跑销售,陈淑梅先后到广东、重庆打工,李其云一直在当地的砖厂、电镀厂做力气活。

▲“包子婆婆”陈淑梅和丈夫李其云以及两个孙子。记者 何庆渝 摄/视觉重庆

2009年前,陈淑梅回铜梁城区买了100多平方米的商品住房,两个孙子在2007年、2008年相继降生。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不错。

可那之后,李道生的塑钢门窗生意越来越冷清,连续亏损,不断举债。这时,陈淑梅患上了多发性肌炎,住院治疗两个月,用去医疗费近10万元。

儿子李道生离了婚,一边继续支撑着生意,一边帮建筑公司开水泥罐车。

然而,命运却在不经意间给了这一家人沉重一击。2013年4月18日,李道生爬上水泥罐车整理物品时,不小心从车顶跌落,头部受重伤不治身亡。

儿子的突然离世,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不仅如此,李道生还留下了67万元的债务。债主上门讨要欠款,这时老两口才知道儿子做生意欠下了债款。

面对巨额债务和年幼的孙子,陈淑梅这样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夫妻俩拿出李道生的死亡赔偿金和家里的所有积蓄,按照借款顺序偿还了50万元,还剩下17万元欠款。

摆早餐摊包子10年未涨价

为了还清剩余的欠债,陈淑梅想尽了办法。

2013年5月,在邻居的帮助下,陈淑梅到铜梁城区一洗衣店当起洗衣工,李其云仍在工地上打零工。

▲“包子婆婆”陈淑梅和丈夫李其云。记者 何庆渝 摄/视觉重庆

每天不停地搓洗和冷水浸泡,时间长了,陈淑梅的双手关节患病,一沾水就钻心地疼。没有钱不敢进医院,实在忍不住了,她就买点消炎药和止痛药。

那时,两个孙子还小,在家无人照顾,周围邻居劝说陈淑梅,不如重操旧业开个包子铺。

陈淑梅曾在食堂干过厨师,做包子馒头没问题,可要开一家店铺,谈何容易。

“最开始,我连买蒸笼的钱都没有。”陈淑梅苦笑道。

正发愁时,商店老板得知陈淑梅情况,送了她3个蒸笼。“这份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陈淑梅说。

2013年9月,在社区干部、小区物管和热心邻居的帮助下,陈淑梅在小区门口摆起了早餐摊。

他们做的馒头包子个大便宜,口味也不错。附近小区的居民得知陈淑梅靠劳动替子还债,都纷纷前来购买。

做早餐的这些年,每年除了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休息,陈淑梅从未缺席,最多时一天要卖七八百个包子馒头,“早上我和老伴在家里把包子馒头做好,然后一起出去把摊摆好,他再出门打点零工。”

陈淑梅家的包子肉馅,一直都在一家经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专营店里买猪肉,这里猪肉新鲜、质量好。当街上其他人的包子已经卖到1元1个,她仍然坚持卖5毛钱,十年都没有涨价。

直到前两年物价上涨,别家的包子都卖到1.5元1个了,陈淑梅才把肉包子涨到1元1个,菜包子涨到0.75元1个。

3年前,在好心人的建议下,陈淑梅在小区里租了一间门面专门用来堆放食材、用具以及做包子馒头,她就不用在家里做好早餐再端到楼下。这间门面第一年的房租,还是这位好心人资助的。

还清债务仍要继续传递善意

陈云是李道生生前好友,也是债主之一。陈淑梅始终记在心上,每年岁末,她总会准时出现,将积攒的钱拿过去,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

每次还钱,陈云都会主动让陈阿姨提几箱米、油和牛奶回家。

经过四五年的努力,这笔债务终于还清了。陈云对陈淑梅两位老人十分敬佩,即便债务还清,他依然时常来探望,两家的情谊愈发深厚。

2018年,陈淑梅和李其云用这几年摆摊、打零工的积蓄,以及爱心人士捐赠的善款,替儿子还清了最后一笔欠款。

“还完钱的当天,我和老伴大哭了一场。”直到现在,陈淑梅仍很激动,她说,这些年真的太难了,但咱们挺过来了,以后的日子一定越来越好。

多年的艰辛与委屈在那一刻化作了喜悦的泪水,陈淑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笑容中,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无债一身轻,“包子婆婆”的善良却更显宽厚。她的包子摊,成了传递温暖的驿站:重阳节敬老院的“爱心包”里,有她亲手包的温情;寒冬凌晨,环卫工人和执勤民警手中,接过的是驱散寒气的热乎包子;车站返乡农民工的行囊里,塞进了她送上的“家乡味”。

十余年来,陈淑梅免费送出近5万个包子馒头,参加了13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她用最朴实的“手艺”回馈着人间暖意。

如今,陈淑梅的两个孙子都已长大。大孙子李勇兴今年18岁,刚参加完高考,准备先去当兵再读大学;小孙子李俊浩16岁,懂事听话。两个孩子从小就看着爷爷奶奶辛苦操劳,深受他们的影响,平时只要有时间,都会帮着爷爷奶奶做家务,一家人的生活平淡而幸福。

陈淑梅家里的客厅,摆放了许多奖章和奖杯,包括“中国好人”“重庆市道德模范”、第六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家庭”等。

前不久,陈淑梅又荣获2024年“诚信之星”荣誉称号,她和老伴前往北京录制“诚信之星”发布特别节目。这是他们第二次去北京,由于行程紧张,没有时间游玩。

但陈淑梅并不觉得遗憾,“能获得这个荣誉,已经是莫大的荣幸。看到其他‘诚信之星’的故事,都太了不起了,我要向他们学习。”

当记者问起这包子摊会摆到何时,陈淑梅搓了搓围裙,笑着说:“做到做不动为止吧。”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付爱农 主编:张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